·上冊·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風格及時代
一、定義及評價
二、早期表現(xiàn),手法主義及其產生的歷史環(huán)境
三、巴洛克藝術的誕生及其歷史背景
四、宮廷文化和節(jié)慶活動,戲劇效果和修辭學
五、巴洛克風格的傳播和洛可可風格
第二節(jié) 城市
一、城市規(guī)劃概況
二、規(guī)劃理念及構成要素
第三節(jié) 教堂
一、概況
二、傳統(tǒng)母題及其改造
三、通向整合和系統(tǒng)化的道路
第四節(jié) 宮殿、府邸和別墅
一、類型
二、演進
三、各地的不同表現(xiàn)
四、室內布局,廊廳及樓梯
第五節(jié) 園林藝術
一、意大利
二、法國
三、德國
四、其他地區(qū)
第二章 意大利
第一節(jié) 羅馬手法主義的結束和巴洛克風格的開始
一、從尤利烏斯二世到西克斯圖斯五世(1503~1590年)
二、保羅五世任內(1605~1621年)
第二節(jié) 羅馬巴洛克建筑的黃金時代
一、烏爾班八世任內(1623~1644年)
二、英諾森十世任內(1644~1655年)
三、亞歷山大七世任內(1655~1667年)
第三節(jié) 羅馬后期巴洛克建筑和前古典主義風格
一、從克雷芒九世到克雷芒十世和英諾森十一世(1667~1689年)
二、英諾森十二世和克雷芒十一世任內(1691~1721年)
三、本尼狄克十三世和克雷芒十二世任內(1724~1740年)
四、本尼狄克十四世時期(1740~1758年)及以后
第四節(jié) 其他城市
一、都靈
二、那波利和威尼斯
三、米蘭、熱那亞和其他地區(qū)
·中冊·
第三章 法國
第一節(jié) 歷史背景
第二節(jié) 亨利四世、路易十三及馬薩林攝政時期
一、城市建設
二、宮殿及府邸
三、宗教建筑
第三節(jié) 路易十四時代(約166l~1715年)
一、城市建設
二、盧浮官擴建及立面設計
三、凡爾賽宮及其園林
第四節(jié) 攝政風格及洛可可風格
一、概況
二、主要建筑師及實例
第四章 西班牙和葡萄牙
第一節(jié) 西班牙
一、腓力三世和腓力四世時期
二、從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
三、波旁王朝時期
第二節(jié) 葡萄牙
一、早期表現(xiàn)
二、約翰五世時期
附:拉丁美洲的巴洛克建筑
·下冊·
第五章 德國和中歐地區(qū)
第一節(jié) 德國(含普魯士)
一、德國北部地區(qū)
二、威斯特伐利亞地區(qū)
三、普魯士,柏林和波茨坦的建設
四、薩克森地區(qū)
五、黑森及法蘭克尼亞地區(qū)
六、德國西南地區(qū)
七、德國東南地區(qū)
第二節(jié) 其他國家和地區(qū)
一、瑞士
二、奧地利
三、捷克和斯洛伐克
四、波蘭
五、匈牙利、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地區(qū)
第六章 英國、低地國家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qū)
第一節(jié) 英國
一、歷史背景
二、伊尼戈·瓊斯及其流派
三、克里斯托弗·雷恩及其他建筑師
四、新帕拉第奧主義
第二節(jié) 低地國家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qū)
一、低地國家
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qū)
附錄一 地名及建筑名中外文對照表
附錄二 人名(含民族及神名)中外文對照表
附錄三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版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