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蒂耶住宅區(qū)位于阿姆斯特丹街和克利希街之間。通過克利希街上的一道柵欄或阿姆斯特丹街上一扇總是敞開著、能通汽車的拱形門可以進入一個院子。這個院子就是蒙蒂耶區(qū),標準的長方形,一些獨幢的小樓掩映在建筑群平整的高墻之下。這些宅邸高處的玻璃窗上配著攝影師們慣用的窗簾,里頭應該住著些畫家。人們猜測那些樓里可能堆滿了徽章、錦緞和油畫,油畫上畫的也許是放在籃子里的小貓或玻利維亞部長的全家福,默默無聞卻又才華橫溢的大師住在這里,屈從于官方的訂單和酬勞,幸而有蒙蒂耶外省般的寧靜庇護著,免受憂慮的侵擾。
但每天早上十點半和下午四點,某種躁動會打破這樣的寧靜。因為小小的孔多塞中學的校門正對著阿姆斯特丹街七十二增一號,學生們把蒙蒂耶的院子當成了自己的總司令部。那里成了他們的“沙灘廣場。如同中世紀的廣場一般,那兒既是談情說愛、游戲玩耍的場地,也是郵票、彈子的交易所,甚至還是模擬法庭宣判罪犯并執(zhí)行懲處的危險之地,捉弄新生的把戲會一直持續(xù)到課堂上,那些費盡心機的安排常常令老師們驚詫不已。五年級的孩子是可怕的。下一年,他們就要升入四年級,搬到科馬丹街,將會看不起阿姆斯特丹街,他們會變個樣子,不再需要書包,而只用一根帶子和一塊小方巾把四本書包起來。
但在五年級,孩子們身上依然存在著那一股順從于童年隱秘天性的力量。某種動植物的本能,叫人很難察覺,因為那種本能并不會比某些痛苦的回憶更易留在人們的記憶里,而孩子們一看到大人,便會沉默。他們一聲不吭。重新顯出那副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的模樣。這些偉大的演員們,瞬間便會像動物那樣豎起全身的刺,或者,如植物般以一種柔弱姿態(tài)來武裝自己,而不泄露一丁點他們宗教里的黑暗儀式。我們幾乎無從知曉——他們的世界同樣牽涉到詭計,受害者,立即處決,恐怖,折磨和犧牲。具體的細節(jié)不為人知,忠實的信徒們掌握著某種特殊的表達方式,令偶爾聽到卻未曾親眼目睹的人也無法理解。孩子們之間所有的交易都以瑪瑙彈子或郵票進行。供品將小頭目及那些被崇拜的小英雄們的口袋撐得鼓鼓的,叫喊聲掩蓋了秘密會談,我設想若躲在奢華之中的某個畫家,拉開那些暗房幕布般的窗簾,眼前的孩子們也很難為其提供他所鐘愛的題材,比如《打雪仗的通煙囪工人》《熱手游戲或《可愛的頑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