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菊(1898—1976),字景陶,又字子淵,湖北黃陂(今武漢市黃陂區(qū))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出身書香之家,七歲入家塾,1909年入縣道明高等小學堂,開始接受新式教育。中華民國成立后,進入設于武昌的教會大學文華大學預科,當年秋轉入私立武昌中華大學預科,三年后考入大學本科中國哲學門學習,1918年6月畢業(yè)后擔任中華大學附設中學部監(jiān)學。1920年2月考入北京高師教育研究科,未及畢業(yè)即于1921年冬以教育部公費生赴英國留學,先就讀于倫敦大學主修心理學,后轉入愛丁堡大學專攻哲學。1924年夏回國,先后任教于武昌高師、東南大學、馮庸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高師、中國大學等校。自20歲在武昌中華大學學報上發(fā)表文章以后,終身著書不輟,留世文字近千萬言,其中有關文化教育的論述有數百萬字之多。這些論作頗能結合近代中國的社會實際,尤其能針對中國教育早期現代化進程的現實問題,提出一些頗有獨創(chuàng)性的見解,在中國近現代教育史上建樹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