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文字寸心
電影·春晚篇
中國大片三缺
這次不是張藝謀的錯
《孔子》有愚無樂
中國導演不悟賀歲魂
《2012》猛于中國大片
《阿凡達》可救中國電影
姜文的子彈讓中國電影飛
國產票房的血腥與藝術
“自然恐怖主義”與大片之“惡”
春晚導演別再做啃老族
春晚欺侮的不只是馬未都
戲劇家魏明倫差什么
春晚導演莫學“蘇紫紫”
此馬東非彼馬東
春晚導演與趙本山的糾結
我無法“巧妙地批評春晚”
讓春晚回歸民間
文學·中西篇
從腳往下看的“高度”
批評家,還是“唱盛黨”
中國批評的頹敗
巴金不演市場鬧劇
“魯獎”與“羊羔詩人”
車延高真是一只替罪的羔羊
茅盾文學獎當停十年
宗璞的文心
中國還會出現(xiàn)大作家嗎
顧彬遭遇中國傳媒
中國學者的“大國小民”心態(tài)
顧彬不值得認真對待
“長城心態(tài)”真可壯膽
罪與對話:漢學家顧彬的中國情懷
文學豈分東西
學人·學府篇
中國學者為何“不學而術”
于丹的“小人”心態(tài)一解
圍繞“于丹現(xiàn)象”的是與非
豈容于丹再污莊子
教授豈可“做回畜生”
“記者公害論”與“文革”遺害
魯迅的背叛
學界要有勇氣直面抄襲
反學術剽竊必須“有我”
學者的命運
一個學者的生與死——祭亡友余虹
高考作文命題之困
馬未都寫的也是大話作文
“撒謊作文”誰之過
作家代子作文必須得高分
“抱團招生”何談“自主”
“權力意志”下的自主招生
校長抄襲,大學受傷
校長但知掛名
掛名抄襲的“嚴格要求”
中國大學亟需精神,而非章程
娛樂·社會篇
“二人秀”與“本山愚樂”
劇改當知“床上無戲”
《赤壁》的創(chuàng)新之傷
“王范緋聞”:收獲與播種
誰綁架了“蘇紫紫”
可怕的不是“蘇紫紫當眾一脫”
“行為”是何種“藝術”
“波普”之眼豈視凡·高
她是殉美而去
范曾望鳳姐
為老不尊說王蒙
“夜郎古國”的資本野心
伍皓們要過“文化關”
新媒體與“官文化”
藥家鑫案與專家強迫癥
“敬畏生命”要懂社會正義
專家不可自愚惑眾
崔永元“講真話不作秀”
崔永元不懂幽默
名人不能“有名無人”
訪談·自語篇
只有媚俗藝術走紅,中國人就算不差錢也差靈魂了
《中國青年報》專訪2009年2月19日
警惕“二人秀”逐滅“二人轉”
《中華讀書報》專訪,2009年6月13日
寫手無行,評家無德
《遼寧日報》專訪,2009年12月23日
美學教授:春晚核心導向應是維升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
《中國青年報》專訪,2011年2月17日
今天的批評界欲望太多,思想太少
《遼寧8報》專訪,2011年4月18日
讀書,需要一種境界
致兒子成年禮
美在何處尋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