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與士
引言:士為中國文化之仆隸
一、士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地位
二、師道與學統(tǒng)
三、學統(tǒng)、道統(tǒng)與政統(tǒng)
結語:士作為中國式的獨特人文角色
重論士之興起及其社會歷史文化地位
一、以士為代表的新型四民社會之興起
二、士原本為周代貴族社會基層管理者的身份
三、孔子設教與士的人文性格轉換
試論分封與中國古代的國家文明起源問題”
一、早期分封在研究中國古代國家文明起源問題中的意義
二、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探索路徑
三、淵源于氏族制的姓氏制度與分封
四、早期分封的再詮釋
五、《路史》關于分封與姓氏的記述
六、余論:等級制分封與國家文明的起源
封建概念考辨
一、封建
二、分器、分物與分封
釋炎帝神農氏
奚仲作車考論
一、奚仲作車
二、車正考辨
三、奚仲作車的文化史意義
四、乘龍、駕馬與作車
五、車圣奚仲與薛國歷史
重論孔子的歷史文化定位問題
一、孔子地位在漢代的官方定位與《春秋》素王說
二、“五四”及“文革”時期對孔子的批判與戰(zhàn)國封建論
三、孔子繼承周禮為華夏文化締造根脈
結語
試論儒家的君子人格及其道德形上學理念
一、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士人遭遇與儒家的君子道德責任倫理人格理想
二、儒家道德人文化的“天”、“命”概念
結語:儒家道德形上學及其人文理性之思辨深度
試論《左傳》是事義兼?zhèn)鞯娜鍖W化史籍
一、漢代以來經學背景下的《左傳》之爭
二、孔子儒家的君子理想
三、儒家君子的崇學品格
四、儒家的君子之學
五、《左傳》出于儒家
六、《左傳》與儒家君子之學的淵源關系
結論:《左傳》是一部既傳事又傳義的儒學化史籍
《左傳》“君子日”與儒家君子之學
一、君子概念內涵的轉換
二、《左傳》“君子日”之由來及其影響
三、《左傳》“君子日”與《公羊》、《轂梁》“君子”解經語之比較
結語:儒家的君子之學
元亨利貞釋論
一、“元亨利貞”所謂四德本為占辭
二、《周易》中的占辭
漢代《易》學與讖緯圖書之學
一、《易》學與讖緯圖書
二、讖緯圖書與河洛受命
三、讖緯圖書釋義
結語:河圖洛書與漢《易》象數學
鄭玄研究論綱
小議歷史與歷史學的意義
一、小引:歷史是一種承載
二、認識主體在史學中的地位影響
三、以史為鑒與史學研究
四、歷史知識的本質
中國古代史學的精神文化傳統(tǒng)
一、以史為修身立國的綱紀大法
二、直書實錄的史法正義
三、鑒戒垂訓的深意史旨
四、注重史家的德業(yè)修養(yǎng)
先秦的記事史官與史籍
一、史官之職與歷史記事
二、編年紀事方法產生于西周厲、宣之世
三、《春秋》、《尚書》與《詩》的編纂
余論:歷史記事的經世功能
戰(zhàn)國諸子史學思想發(fā)凡
一、諸子學說取證于歷史
二、對社會歷史的合理解釋
三、關于社會歷史發(fā)展階段的劃分
四、鄒衍的歷史觀
五、諸子史學思想成就的歷史地位
結語:史學與中國文化
論傳統(tǒng)學術在現代轉型過程中的史學科學化問題
一、中國文化的人文理性傳統(tǒng)及其在近代遇到的挑戰(zhàn)
二、世界文化背景下中國近代史學的科學化追求
三、中國文化性質的現代反思
四、余論:務必關注史學的人文特征
“國學”與現代中國學術之建立
一、國學思潮興起的歷史文化背景
二、國粹、國故、國學諸概念的辨析
三、國學與科學
四、國學與中國學術文化傳統(tǒng)
結語:“國學”與現代中國學術之建立
說誠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