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據通信網絡組建與管理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

定 價:¥33.00

作 者: 曹建文 主編
出版社: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高職高專系列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
標 簽: 計算機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0625089 出版時間: 2011-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57 字數:  

內容簡介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以ISO/IEC7498結合OSI/RM模型為標準,采用“案例教學、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編寫方法,主要介紹網絡技術基礎、局域網技術、網絡操作系統(tǒng)和網絡設備、網絡應用技術。同時還介紹了Windows Server 2003的組網應用和網絡設備的配置調試,以擴充讀者的知識面?!队嬎銠C網絡技術基礎》內容豐富、深入淺出、應用性強,融入了作者多年教學和實踐的經驗及體會。在內容的敘述中,力求符合教學規(guī)律和學習習慣,突出重點,強調實際應用,闡述計算機網絡應用中必須掌握的內容和技能?!队嬎銠C網絡技術基礎》可作為應用型本科和高職高專計算機、電氣電子等信息學科相關專業(y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材,也可作為成人教育、在職人員培訓、高等教育自學人員和從事計算機網絡及網絡軟件開發(fā)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和應用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網絡技術基礎
第一章 計算機網絡概述
1.1 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歷史
1.1.1 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
1.1.2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1.1.3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和應用
1.2 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
1.2.1 計算機網絡拓撲的定義
1.2.2 網絡拓撲結構的分類
1.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3.1 按網絡的覆蓋范圍劃分
1.3.2 按數據的傳輸方式分類
1.4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1.4.1 資源子網的組成與功能
1.4.2 通信子網的組成與功能
1.5 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性能指標
1.5.1 帶寬
1.5.2 時延
1.6 計算機網絡技術發(fā)展趨勢
1.6.1 計算機網絡的支撐技術
1.6.2 計算機網絡的關鍵技術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二章 數據通信基礎
2.1 網絡數據通信基礎知識
2.1.1 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2.1.2 數據傳輸
2.1.3 數據差錯檢測與控制
2.2 網絡通信接口
2.2.1 RS.2 32接口標準
2.2.2 其他計算機接口標準
2.2.3 調制解調器
2.3 異構系統(tǒng)的連接
2.4 網絡體系與層次結構
2.4.1 協議分層
2.4.2 服務與協議
2.5 網絡中的數據交換技術
2.6 計算機網絡的傳輸介質
2.6.1 同軸電纜
2.6.2 雙絞線
2.6.3 光纖
2.6.4 無線電波
2.6.5 微波
2.6.6 紅外線和激光
2.7 高速網絡中的交換技術
2.7.1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2.7.2 當前高速交換應用中的問題
2.7.3 與光技術的結合
2.7.4.光交換技術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三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3.1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概述
3.1.1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劃分的必要性
3.1.2 計算機網絡的層次模型
3.1.3 網絡體系結構
3.2 ISO/OSI開放系統(tǒng)互連參考模型
3.2.1 OSI七層模型
3.2.2 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特征
3.2.3 OSI各層間的關系
3.3 TCP/IP參考模型
3.3.1 TCP/IP參考模型層次劃分
3.3.2 TCP/IP模型各層的功能特征
3.3.3 TCP/IP各層主要協議
3.3.4 TCP/IP參考模型數據封裝
3.4 OSI參考模型與TCP/IP模型的比較
3.5 IEEE局域網協議標準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四章 網絡接口層
4.1 OSI/RM模型中的物理層
4.1.1 物理層的功能
4.1.2 物理層的傳輸介質
4.1.3 常見的物理層設備和組件
4.1.4 物理層EIARS-232C/V.2 4接口標準
4.2 OSI/RM模型中的數據鏈路層
4.2.1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
4.2.2 數據鏈路層的標準
4.2.3 廣域網數據鏈路層標準
4.2.4 數據鏈路層協議
4.2.5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協議
4.2.6 點對點協議(PPP)
4.2.7 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協議
4.2.8 面向比特的同步控制協議
4.2.9 BSC和HDLC特點的比較
4.3 TCP/IP模型中的網絡接口層
4.3.1 LLC子層
4.3.2 MAC子層
4.3.3 MAC子層與ULC子層的
功能區(qū)別
本章小結
習題
第五章 網絡層與網絡互聯層
5.1 OSI/RM模型中的網絡層
5.1.1 網絡層功能
5.1.2 路由選擇及其算法
5.1.3 阻塞控制方法
5.1.4 死鎖及其防止
5.2 TCP/IP參考模型中的網絡互聯層
5.2.1 IP地址結構
5.2.2 地址解析協議
5.2.3 逆地址解析協議
5.2.4 Internet控制報文協議(ICMP)
5.2.5 Ping命令與ICMP協議
5.2.6 Internet組管理協議
5.3 IPV4.地址
5.3.1 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
5.3.2 IP地址的結構、分類與表示
5.3.3 保留IP地址
5.3.4 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
5.3.5 子網劃分
5.3.6 IP地址的規(guī)劃與分配
5.3.7 IP地址的規(guī)劃與分配實例
5.3.8 IP地址的規(guī)劃與分配總結
5.4 IPV6地址
5.4.1 IPv6地址表示方法
5.4.2 IPv6前綴
5.4.3 IPv6地址類型
5.4.4 IPv6與IPv4的區(qū)別
本章小結
習題
第六章 端到端傳輸協議
6.1 OSI/RM模型中的傳輸層
6.1.1 傳輸層端口的概念
6.1.2 傳輸層的基本功能
6.1.3 傳輸層的服務類型及協議等級
6.1.4 傳輸層在OSI中的地位和作用
6.2 TCP/IP參考模型中的傳輸層
6.2.1 傳輸層協議
6.2.2 端口和套接字
6.3 傳輸控制協議(TCP)
6.3.1 TCP協議格式
6.3.2 TCP可靠數據傳輸技術
6.3.3 TCP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
6.3.4 重發(fā)機制
6.4 用戶數據協議(UDP)
6.4.1 UDP數據報的首部格式
6.4.2 UDP報文的發(fā)送和接收
6.4.3 TCP與UDP的區(qū)別
……
第七章 應用層協議和應用程序
第二篇 局域網技術
第八章 常用的局域網技術
第九章 局域網的系統(tǒng)組成
第三篇 網絡操作系統(tǒng)和網絡設備
第十章 WINDOWS SERVER2003網絡操作系統(tǒng)
第十一章 網絡設備的管理
第四篇 網絡管理技術
第十二章 計算機網絡管理的基本技術
第十三章 網絡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基礎
第五篇 網絡應用技術
第十四章 計算機網絡新技術
第十五章 實驗指導
第十六章 實習指導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