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輯
在“學問”與“飯碗”之間
歷史學的“邊界”
關于“歷史之功用”的通俗解釋
“飯碗之爭”瑣談
當個“思想者”吧
從讀“后記”到寫“后記”
第二輯
我們真正的國寶在減少
有感于“胡適不是博導”
從“錢學森不同意寫傳記”說起
真學問源于真功夫
客觀估量“中國現(xiàn)代學術史”
第三輯
大視野中看問題——讀《邊緣瑣語》
讀《學者的人間情懷》
人類精神的覺醒——劉家和先生的文章賞析
評《偉大屬于羅馬》
順著文學的視角看歷史——《祖槐》解讀
社會劇變與文人宿命——文學論中的晚唐歷史個案
《伊斯蘭經濟思想》簡評
探討穩(wěn)定與發(fā)展關系的新著
一部殖民地史論著的啟示
第四輯
梭倫的“禍福論”與孟子的“義利觀”
“大洪水”與洪水神話
希臘人的“閑適”學不到
羅馬人的光榮與歐洲人的夢想
塔西佗與班固的史學風格
羅馬帝國文化中心的轉移
第五輯
文學家的煽情與阿爾薩斯和洛林的歸屬
說不盡的“怛羅斯戰(zhàn)役”
審視哥倫布的航海與發(fā)現(xiàn)
葡萄牙探險家是強盜不是商人
英國人的外交藝術與外交“魔術”
“愛國教育”與世界史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