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觀課議課的實踐與文化
改善生活的實踐觀
一、教學改革需要改善教師生活的視角和思路
二、現有教研方式對改善教師生活不“給力”
三、在改善生活中尋找課堂教學研究的動力
四、改善生活是一個慢的過程
成長創(chuàng)造的幸福觀
一、為創(chuàng)造開辟教學可能空間
二、“和而不同”
三、尊重教師創(chuàng)造性實踐的專業(yè)自主權利
四、在創(chuàng)造性教學中留下生命痕跡
促進思想的發(fā)展觀
一、“人因思而變”
二、觀課議課與教學洞察力
三、觀課議課與教學想象力
四、教育假設的意蘊和價值
以學論教的質量觀
一、指導思想:以學論教
二、方法:從學習效果入手
三、坐到學生身邊去
四、尊重課堂
相互滋養(yǎng)的生態(tài)觀
一、觀課議課的生態(tài)發(fā)展取向
二、觀課時把自己看成助教
三、議課時將心比心
四、在“最近可能區(qū)”提建議
境脈特征的真理觀
一、重視課堂現象和事實
二、觀課議課中的案例研究
三、進行有主題的課堂教學研究
四、以境脈特征的真理觀看議課、評課和磨課的關系
促進理解的對話觀
一、提供課前說明機會
二、建立平等對話的議課關系
三、用傾聽傳遞關懷
下篇 課程建設的問題與解答
用課程體現學校和教師的價值
什么樣的課堂是理想課堂
一、理想課堂是師生共同經歷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課堂
二、理想課堂是能幫助學生學會生活的課堂
三、理想課堂是有效教學的課堂
通向有效教學的基本路徑
一、先學后教,自學領先
二、不會才教,以教導學
三、注重優(yōu)化,體驗快樂
教師如何理解自己
一、教師的隱喻
二、成為“明白”的教師
三、在改革道路上“有所畏”
四、欣賞腳下的風景
五、“盡己力而謂之忠”
六、如何理解“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沒有不會學的學生”
怎樣理解學生
一、用什么視角看學生
二、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怎樣讓學生聽老師的話
四、最好不稱呼“差生”
五、如何批評學生
如何理解環(huán)境
一、要找幸福而不要找不痛快
二、保持平常心
三、把一點點微光匯集起來
四、窮則思變
如何尊重和熱愛學生
一、學習愛的本領和表達
二、尊重·責任·愛
三、愛的修煉兩問
如何理解和實施教學
一、學生學得好的課才算好課
二、哪些問題可以當堂處理
三、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最佳方法
五、注重培養(yǎng)學習能力
六、提高評價的有效性
七、牢牢抓住紀律的韁繩
教師如何有效發(fā)展自己
一、腦袋和時間不夠用,怎么辦
二、使自己具有人格魅力和幽默感
三、這個學科只有一個教師,如何教研
四、天地萬物都是我們成長的導師
五、教育寫作最好言為心聲
怎樣提高學校教研的實效性
一、先讓教師自己“醒”過來
二、研究是為了讓生活舒適和美好
三、觀課議課如何與課題研究相結合
四、教研中的常見問題討論
班級管理的問題與討論
一、讓學生的意見成為共同成長的資源
二、教師自己的孩子,如何教
三、新接手班級,怎么辦
四、從公民教育的角度看班干部的產生
五、家長無理取鬧,怎么辦
關于推進學校課程改革的通信
一、如何推進有實效的教研
二、怎樣培養(yǎng)教師的問題意識
三、怎樣在學校中推進觀課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