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人”,分析人類各源文化所涉最原始核心的概念、慨念體系及其現(xiàn)實載體之間的共性、差異和流變,典型如仁、克己、為己、禮、義、一以貫之、學習、慎獨、中庸、強大、中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率性、革命、君子小人、義利、異端、格物、情、欲、惡、善、孝悌、中醫(yī)、藏象經絡、氣、科學、唯心唯物、實在、唯識、天地神鬼、易、陰陽八卦、象爻、典禮、五行、大同小康、從一而終、起義、明明德、親民、大體、解蔽、寡欲、養(yǎng)欲、禁欲、縱欲、人治、法制、解放思想、整風文革、為人、道德、無為、無爭、愚民、階級、公平、天人合一、中道、涅槃、輪回、空色、禪、瑜伽、輪寶、蛇、原罪、亞伯該隱、神貧、惡魔、仇視、主道、救贖、懺悔、新人舊人、信、職業(yè)化、哲學、辯證、理性、理想、美、民主、自由、平等、人權、愛國……的原旨及其內在關系,指出各源文化及其傳承在對人的認知和實踐上的基本思維和影響特點,為突破近世各文化、信仰、主義或思潮的發(fā)展瓶頸或迷惘困殆,提供一種古老而又嶄新的視野,以期各司其責,各得其所,各思其義,和諧共處。一體通透“易、宗教、哲學、科學、醫(yī)學、文學、美學、歷史、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法制、管理、愛情、婚姻、養(yǎng)生……”的要旨及其內在聯(lián)系,領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之根本邏輯的內涵與外延,追溯其他文化已遭湮沒之原始高度的風采與視野,還原并搭建一個思路簡潔、層次豐富、內容龐雜的認知和實踐“人之道”的一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