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七日,我和同事梁飛提著兩包共計四百一十六張光碟,登上了由臺北直航北京的客機。我們的其他行李均已托運,唯獨手提的這兩大包光碟須臾不敢離身。這是王璞先生捐贈給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的“作家錄影傳記”和“臺灣藝文活動紀錄片”?!颁浻皞饔洝绷舸娴?,是蘇雪林、無名氏、林海音、柏楊、司馬中原、羅門、尹雪曼、王鼎鈞、痖弦、洛夫等一百二十一位作家的口述自傳,“藝文活動紀錄片”則是臺灣近十年間各種文藝獎頒獎典禮、新書發(fā)表會、學術研討會與學術演講、書畫展覽、刊物的慶典乃至文藝界人士的壽喜婚喪等活動的真實記錄。無論是“錄影傳記”還是“藝文活動紀錄”,皆因一段段歷史的流逝和一個個生命的老去而愈發(fā)彌足珍貴。在機艙里坐定,我開始思忖,二十天后,王璞先生和夫人應該也是乘同一個航班前往北京吧。次日,我們將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舉辦簡樸而隆重的捐贈儀式,那么,忝為館長的我,該在儀式上講點什么呢?短短一周的臺灣之行,是應《文訊》主編封德屏女士之請,為出席陳映真先生創(chuàng)作六十周年紀念活動而來。同時,我一直要做的唯一要事,就是拜訪王璞先生了。一周間,我和梁飛曾兩次前往先生府上造訪。想起在溽熱中聽先生侃侃而談他的“作家錄影事業(yè)”,想起八十三歲高齡的先生帶著我們爬上躍層的陡梯,親手把早已在工作室整理齊備的碟片交給我們……感動早已在當時就油然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