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
第一章 故鄉(xiāng)與身世/4
生在窮鄉(xiāng)僻壤/4
牛背上的野孩子/7
進入平陽“最高學府”/8
調皮又貪玩/9
第二章 有個性的學生/12
從“背榜”到第一名/12
臥牛山謠/13
鋒芒初露/15
牢記恩師教導/17
第三章 赴日本留學/21
向房東大娘學日語/21
分針繞一圈就交卷/22
特別的畢業(yè)證書/23
報考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25
當上日本國大學講師/26
難得的深造機會/30
第四章 微分幾何學派/33
蘇步青與陳建功/33
培養(yǎng)陳景潤的老師/37
微分幾何學的“浙江大學學派”/40
第五章 科學討論班/42
30歲當上系主任/42
一熊全治感激老師責罵/43
討論班走向成熟/44
學生為原子彈研究立奇功/47
第六章 湄潭桐油燈下/50
西遷路上/50
與竺可楨的一段情/52
苦難亦歡歌/56
煙熏火燎的桐油燈/60
一位湄潭老人的回憶/63
告慰蘇老/66
第七章 《微分幾何學》出版/69
出書之前的故事/69
非下苦工夫不可/70
深受學生歡迎的教科書/71
介入“于子三運動”/73
離開浙江大學前兩年/76
第八章 早期科學研究成果/78
“數訓班”學生的后勁/78
“社會主義需要數學”/81
繼承數學大師的卓越傳統/84
提攜后進,不遺余力/85
科研成就的簡要總結/87
獲得黨和政府高度評價/91
第九章 國際學術交流/95
首次歐洲之旅/95
隨科學院代表團訪日/99
出席日本數學會廣島年會/102
蘇步青與茅誠司夫婦/105
應泰國國會邀請訪泰/108
擔任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109
第十章 科研在災難中復蘇/116
“頭。還能夠思索”/116
10萬多字讀書筆記/120
促成這項研究的是學生/123
逆境中出成果/128
重上神圣講壇/131
第十一章 從理論探討到應用研究/134
參加重要的會議/134
“讓他們考研究生”/135
開創(chuàng)計算幾何學/137
第十二章 數與詩的交融/145
數學家中的詩人/145
詩作走向海外/148
佳作琳瑯滿目/150
第十三章 主管全校工作/154
副校長抓科研/154
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之后/158
榮任復旦大學校長/161
大學的文化底蘊/163
校長揀“紙團”/166
第十四章 “肝膽相照,榮辱與共”/170
五十年民盟淵源/170
發(fā)言情真意切/174
參會趣聞/176
第十五章 心系故鄉(xiāng)/181
夢里家山幾十春/181
父親愛吃家鄉(xiāng)的芋艿頭/183
“耄年來嘗鹿城秋”/185
溫州大學名譽校長/187
雁山鰲水送溫馨/191
第十六章 浙江大學——我初戀情人/194
全國院系調整離開浙江大學/194
總要回到浙江大學看看/196
“平生最是難忘處”/198
兩學生成為中科院院士/200
仍關心留在浙江大學的教師/203
第十七章 科學家普及數學/206
為中學教師舉辦講習班/206
學生們樂于聽講課/208
精神風貌令人高山仰止/210
關愛后學希冀未來/212
孩子們的科學偶像/213
“上??破盏谝淮濉保?16
第十八章 主編《數學年刊》十九年/218
一本有影響的國際性數學雜志/218
主編海納百川/221
參與《辭海》編撰和領導/224
第十九章 愛情與家庭/228
松本米子小姐/228
愛永遠留在心底里/231
“父親有自己的原則”/239
第二十章 業(yè)余生活/243
全國健康老人之一/243
寫詩·書法·精神療法/246
出版《蘇步青文選》/250
衡山賓館的一天/251
好友束星北先生/255
第二十一章 教育家/257
“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257
關于高等教育的思想/262
嚴師出高徒/265
關心研究生抓根本/268
老教育家治學的高尚風范/274
第二十二章 蘇步青數學教育獎/278
用百萬港幣設立獎勵基金/278
以蘇步青命名的國際數學獎/282
成功運用數學的一批精英/283
關注中國基礎科學的發(fā)展/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