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思想史意義上”的李澤厚與“作為當代史一部分”的80年代現代文學
第1章:“啟蒙與救亡”與80年代的文化邏輯
一、李澤厚與八十年代的道路
1.“作為過渡的八十年代”
2.知識分子群體與80年代文化空間的重建
3.李澤厚的線索
二、“啟蒙與救亡”的“文化政治”邏輯
1.“五四”的“文化政治”
2.“救亡”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
3.何種“五四”?
三、“現代文學”運動的“文化政治”
1.作為當代史一部分的現代文學
2.現代文學研究的主體
3.“五四”與“文革”的歷史張力
第2章:陰影下的歷史重寫:從“美學大討論”到“思想史論”
一、知識分子改造中的1956年“美學大討論”
1.歷史的轉換機制
2.作為主導人物的朱光潛
3.裂隙中的“實踐論”
二、《批判哲學的批判》:主體論與80年代的精神構造
1.“文革”后的主體建構
2.“康德哲學與建立主體性哲學論綱”
3.主體論與80年代的精神構造
三、《美的歷程》:言語的政治與自我的倫理學
四、“思想史論”:“告別革命”與現代化的“借尸還魂”
第3章:“被壓抑的現代文學”與“歷史重評”
一、從“被壓抑的現代文學”說起
1.“歷史的真實”與“政治正確”
2.文化領導權下的歷史闡釋
3.批判運動中的現代文學書寫
二、“重評”的熱潮與現代文學的興起
1.“致讀者”的歷史向度
2.“史料中的真實”
三、“修改”與“新編”:對1979年幾本現代文學史的考察
1.教科書的編寫
2.“修改”
3.“新編”
第4章:李澤厚與現代化視角下的現代文學書寫
一、李澤厚與現代文學的觀念
1.80年代現代文學的敘述框架
2.第三代學者的登場
二、《二十世紀中國(大陸)文藝一瞥》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
1.“現代化的敘事”
2.李澤厚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論”的主題
三、《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與“重寫文學史”
1.“重寫文學史”的緣起和思想邏輯
2.思想成規(guī)內部的“突圍”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