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代序
曾經滄海難為水
重題赤松詩
歲寒三友
天末懷海翁——為劉海粟《存天閣談藝錄》一書而作
重登《劉海粟印象記》
前言
藝文·雜談
藝術的革命觀——為一九四七年《美術年鑒》所作
走自己的路
坦白——使人了解的鑰匙
藝術究竟有沒有標準?
藝術上沒有終身制
人生——就是追求的歷程
可愛·可喜·可敬
浩然之氣——關于藝術家自身藝術修養(yǎng)的淺說
精神萬古、氣節(jié)千載
畫家和文盲
功夫不虧人
要甘于寂寞
記得住和記不住
切忌“滿”和“擠”
要善于吸取
功到自然成——紀念余任天先生
漫話人體藝術
重畫人體模特兒有感
畫花卉容易嗎?
不做空頭藝術家——對上海幾位青年書畫家的談話
趕“時髦”
“變戲法的”
從人梯說起
“擺架子”和“沒架子”——想起杭州兩位年輕的畫家
怎樣看待名人的手跡?
“試試看”
不可有二,只能獨一——紀念蓋叫天誕辰一百周年
也來談談不懂裝懂
競爭與競賽
藝術,在競賽中前進——看關肅霜的演出所想到的
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對民間泥塑專家南式仁的談話
淘汰與消滅
物質不滅和融匯貫通
“橫向借鑒”是需要的
美術·戲劇·文學——一個老觀眾對戲曲的要求
戲迷談戲
高調子未必調子高——和浙江美術學院教師沈岳的談話
我對筆、墨、紙的看法——和一位青年畫家的談話
不要和歷史開玩笑
關于為人立傳
要有透明度
對掛虛銜的看法
在“時間的過濾”之后
新源說
“當場表演”和“逼上梁山”
紅心鐵骨水龍吟——掛在新加坡威信大酒店的一幅《紅梅圖》
從出書難說起
“代溝”能不能填補?
師友·往事
知遇之恩 引導之情——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八十七周年
三十年的夙愿——在中南海鄧大姐家中作客
和康有為論孫中山
青松不老——回憶與胡老二三事
憶達夫
徐志摩和陸小曼
從傅雷在法國說起
川江棹歌——憶張大干
尊重歷史,寄希望于未來——對悲鴻的懷念中所想到的
永壽——為潘天壽九十誕辰而作
青春之火在燃燒——回憶趙丹
回憶當年的“模特兒事件”
一年兩度到扶桑
第四次到巴黎
笑迎劉郎十度來——十上黃山詩話
人生難得幾團圓——四十多年前在新加坡的一段奇緣
老梅香馥自年年——談我的愛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