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紅瓷識真》將以青花釉里紅和釉里紅,這兩個釉下彩品種的工藝特點及其歷史發(fā)展等作為重點加以闡述。是文物鑒定專業(yè)工作者長期實踐的總結和升華,對于有志學習文物鑒定者,必有所啟迪和裨益。青花釉里紅是元代景德鎮(zhèn)窯創(chuàng)造性地將青花和釉里紅兩種釉下彩工藝相結合而燒成的一個瓷器釉下彩裝飾品種。青花和釉里紅雖都是釉下彩,但二者的主要著色金屬元素不同,對窯內燒成氣氛的要求也不盡一致,尤其是釉里紅的主要著色元素銅不僅在高溫下有易揮發(fā)流失的特性,并且它只有在合適的燒成溫度和燒成氣氛下才能呈現(xiàn)純正的紅色,因此只有具備了極高的工藝水平,才能燒制出呈完美藍、紅兩色的青花釉里紅制品。作為我國古陶瓷中工藝技術難度最高的釉下彩裝飾品種,它自元代成功燒成后,雖然明、清兩代仍延續(xù)制作,但制作的數(shù)量不是很多,遺存至今的也很少,因而我們今天能見到的傳世品就更加顯得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