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藝術(shù)繪畫舊京社戲圖

舊京社戲圖

舊京社戲圖

定 價:¥360.00

作 者: 學苑出版社 編
出版社: 學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07729627 出版時間: 1900-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8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的民間表演,大多和民間社火和民間信仰活動密不可分。北京一帶的社火表演極具娛樂性和觀賞性,它集音樂、歌舞、戲劇、武術(shù)、雜耍、曲藝和各種民間技藝于一體,在清末民初曾盛極一時。當時人們稱這些表演組織為“香會”,或者“花會”“武會”。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老藝人的漸漸離世,社火中的許多表演絕技成為了世紀絕響?!杜f京社戲圖》是表現(xiàn)清代民間花會的彩色圖畫,共計l8幀,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清末北京香會的組織、人員、禮儀、排場、服飾、化妝、習俗、規(guī)模等等。圖中的18面會旗所標會名,幾乎囊括了清代北方民間花會的所有項目,它們依次為:杠箱老會、開路老會、中幡老會、五虎一堂、太獅圣會、秧歌一堂、天秤老會、高蹺秧歌、花鈸一堂、石鎖老會、旱船老會、花壇老會、杠子老會、少林老會、花磚老會、胯鼓老會、雙石老會、小車老會。圖中有大量人物,觀眾上至王爺官吏、下至平民百姓,個個生動、人人有趣。表演者更是身著嘎嘎新且色彩斑斕、樣式夸張的戲衣,做出各種讓人叫絕的動作。例如,石鎖高高飛舞于頭頂;兩個人抬著的杠子上有人在上下翻騰;頂著大花壇邊走邊折跟頭,等等,這些技藝在當前多已消失或者已成為專業(yè)的劇場表演。至于獅舞、高蹺、秧歌等目前還存在的花會表演,在表演、穿戴上也和現(xiàn)在有很多的不同。有些“香會”因曾受到皇封而高舉著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明黃色旗幟,而有一些人的衣服上、道具上描金畫銀,顯示了身份的高貴和該香會的與眾不同,等等。從這l8幅圖中,能夠讀出清代世俗生活的里里外外,體會到節(jié)日期間人們的歡慶心情。這18幀圖被發(fā)現(xiàn)時,保存在一個木質(zhì)護盒里,每幀圖為43厘米×33厘米,圖的四周為粉綠色花綾鑲嵌。木盒由上等木材做成,上粘貼綠灰色絲織錦面(據(jù)專家研究,其圖案是為清代皇家所用)。絲織錦面上又貼有宣紙書簽,書簽上有筆題“舊京社戲圖”字樣,落款為“廿六年三月制”。從圖畫的繪制風格和紙張、顏料看,清代畫家所繪當無疑,但畫的裝幀應(yīng)在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到目前為止,《舊京社戲圖》還有多個謎團未解,比如,作者是誰?從繪畫手法看,此人應(yīng)來自民間,但一定是繪技高超、而且對“社戲”有深刻理解的人士。再如,該圖是在何時、何地、什么原因下繪制的?目前也無人能說得清楚。不過,從繪畫技巧的嫻熟,以及使用材料的講究,甚至圖畫中所表現(xiàn)的清代皇家冊封等的跡象看,該圖畫的繪制該有是有故事的,而作者也非等閑之輩。該圖曾被京劇名家程硯秋先生收藏,先生是藝術(shù)大師,也曾習畫練字,對與京劇有關(guān)的藝術(shù)作品當有很高的欣賞眼光,該圖能被程先生收藏,可見在當時也已為名作。但該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到了程先生的手中?該圖的裝裱是否是程先生所為?也遺憾地因為大師的遠去而無法考證了。目前,該圖的收藏價值已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不過,這樣的好東西總是藏在深山人不知,不管怎樣都是令人遺憾的。近年來,民間表演藝術(shù)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得到挖掘和保護,受到世界范圍內(nèi)藝術(shù)學和民俗學界的重視。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和學苑出版社聯(lián)合將《舊京社戲圖》按原大、原裝幀形式出版,為清末北京民間花會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形象資料,同時,也為廣大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們提供了視覺的盛宴。

作者簡介

暫缺《舊京社戲圖》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壹 杠箱
貳 開路
叁 中幡
肆 五虎棍
伍 舞獅
陸 秧歌
柒 天秤
捌 高蹺
玖 花鈸
拾 石鎖
拾壹 旱船
拾貳 花壇
拾叁 杠子
拾肆 少林
拾伍 花磚
拾陸 胯鼓
拾柒 雙石
拾捌 小車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