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財政、金融財政稅收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收入分配問題:有關中國財稅問題的思考

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收入分配問題:有關中國財稅問題的思考

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收入分配問題:有關中國財稅問題的思考

定 價:¥22.00

作 者: 李心源 著
出版社: 中國稅務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經濟 財政稅收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2355576 出版時間: 2012-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0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在經濟全球化500多年漫長的進程中,國際收入分配問題是伴隨著這一過程產生發(fā)展和變化的。對“國際間收入分配”進行研究不僅是對經濟全球化研究的深化,更是對新的全球經濟關系下國際收入分配關系的探討,這是對經濟學重大主題——收入分配進行研究的時代要求。國際間收入分配的問題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全球運行形成新的國際經濟關系才逐漸被社會所關注的。學者和社會從不同層面提出了各自的見解,中國政府決策層在近一兩年的政策制定中也顯然對這一問題已經有所關注和考慮。但是總體來說,國內外關于這一問題的研究還不是非常系統(tǒng)。筆者基于學術興趣和對現(xiàn)實經濟問題的思考,從2006年以前就開始關注這一問題,《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收入分配問題——有關中國財稅問題的思考》即筆者李心源幾年來對這一問題認識的整理歸納。但是鑒于筆者的學識、掌握數(shù)據(jù)和時間的限制,僅就其中較為熟悉的財政、稅收問題提出了一些探討意見,很多問題還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繼續(xù)深入。本書基于筆者的學習與思考,以歷史眼光的對國際收入分配的規(guī)律進行了總結,從經濟全球化進程的角度入手,區(qū)分為英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和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在本書緒論中對這兩個體系繪出簡圖予以概括和說明)。在對當今國際收入分配格局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中國應對的經濟政策和財政政策,并對國際間商品和資本課稅的有關問題提出了一些探討意見??偟膩砜矗纬闪艘韵缕邆€方面的思路:·從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歷史視角考察國際間收入分配的狀況。·總結歸納出經濟全球化500年進程中形成的國際間收入分配的兩大模式:英國核心模式和美國核心模式,并以模型示意?!た偨Y歸納出這兩大模式的形成和運行的機制,尤其是對當今的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模式的運行機制,對兩大模式轉變的關鍵因素作了詳盡分析?!ぴ谘芯拷洕蚧?00年進程的每一階段對國際間收入分配的方式進行了小結和描述。·在經濟全球化下的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的前提下,探討了中國應對的經濟戰(zhàn)略問題?!め槍χ袊F(xiàn)階段的問題,從當前國際收入分配格局考慮,提出了中國財政政策的建議?!膰H收入分配的視角下對商品和資本國際流動中的稅收問題作了簡要分析,并結合當前實際提出一些探討性意見。根據(jù)研究目標和邏輯安排,《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收入分配問題——有關中國財稅問題的思考》分為引言、緒論和6章正文內容。引言主要敘述了經濟全球化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概念,以及為什么要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來討論國際收入分配的問題。由此引出本書考慮中國經濟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背景:國際收入分配的兩大模式(英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模式和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模式)。這兩大模式實際上代表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同階段:帝國主義時代和超級帝國主義時代,又可以稱為貿易帝國(或殖民帝國)時代和金融帝國時代。緒論主要交代研究的緣由、相關概念、選題意義、文獻綜述、論文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提出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國際收入分配問題研究的必要性,對國際收入分配的概念、含義予以界定,并簡要說明本書的分析思路和要點。在本章中對英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和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給出簡圖予以概括和說明。為以后幾章研究的核心內容作鋪墊,也便于更加清晰、簡明地交代相關內容。第1章對英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的形成和運行機制進行了分析,并分析出這一體系下英國成為“貿易帝國”核心的原因。按照市場經濟的收入分配理論,市場是收入初次分配的“看不見的手”,但是英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的形成和運行的核心因素卻是“國際貿易”,西方國家因為擁有先進航海技術和武器裝備成為國際貿易的“中間人”,在初始的國際貿易中獲得最多的收入。第2章對英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向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的轉變進行了描述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美國政府利用債權國身份壓榨戰(zhàn)后盟國獲得分配利益,成為世界第一大強國。美國債權國地位的鞏固和加強是國際收入分配模式轉變的轉折點。正是由于大規(guī)模的政府間借貸關系取代了私人投資才改變了國際收入分配模式的決定力量。以金融為主要控制力量的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逐漸形成。在這一時期,英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下以金本位制為基礎的金融體系瓦解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標志著了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關系正在逐漸形成。在這一時期,國際收入分配的決定力量不再是貿易,而是向金融轉變。這一過程也是當前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形成的前奏和準備。第3章主要對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建立起來的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的運行機制進行了分析。一直延續(xù)至今的“后布雷頓體系”是在美國的主導下建立起來的。美國利用美元破產的機會,擺脫了黃金兌換的限制,掌握了世界通行貨幣的無限創(chuàng)造的霸權。美國可以無須承擔匯率穩(wěn)定的責任而選擇自主的財政貨幣政策。其他國家政府由于擔心美國經濟崩潰帶來的全球危機對自己國家的危害,因此都愿意自動采取措施,保持美元的穩(wěn)定。美國還利用世界銀行和IMF等國際經濟組織維持美元的國際結算和儲備貨幣地位,保持其霸權。美國采取種種手段獲取美元的利益,同時利用以軍事和科技為基礎的國家力量推行國家主義的全球“美元收購”戰(zhàn)略。這些已經完全不是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所能解釋。在這個體系中,美國通過多種渠道獲得了超額的國際收入分配,本書對這一體系的運行方式和維持方式進行了分析:一是關于以“華盛頓共識”為基礎的“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分析。 二是關于美國利用美元霸權獲得的多重收益的分析。三是關于美國推行國家主義的全球戰(zhàn)略企圖實現(xiàn)“美元的全球收購”的分析。第4章在前三章分析的基礎上,立足當前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運行規(guī)律的角度,提出了關于中國參與國際收入分配的經濟戰(zhàn)略的一點思考。在認識當前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運行特征和中國在這一體系中的地位這兩個前提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經濟戰(zhàn)略:一是加強中國政府經濟干預的力度和范圍,借鑒美國的國家主義措施,加強政府經濟干預,以應對美國國家主義全球戰(zhàn)略。二是把握中國私有化、金融化的度,保持經濟的獨立自主,避免走入美國的“華盛頓共識”的窠臼。三是把握對外開放的原則,建立新開放觀。中國通過對外開放已經解決資本和外匯的缺口問題,但是利用外資的效果卻并不好:獲得的技術進步和稅收收益相當有限,偏高的外貿依存度加大了經濟風險。因此強調基于獨立自主的“新開放觀”的戰(zhàn)略十分必要,通過科技進步與自主技術創(chuàng)新,減少對外資的依賴,贏得國際市場,獲得相應的效益是我們在國際收入分配中的正當路徑。四是堅持按照“北京共識”中的關鍵一條“自主的經濟關系”正確定位中國在三大國際經濟組織中的政策措施。堅持經濟獨立自主,擴大內需,逐漸減少對外貿、投資的經濟依賴。要在國際經濟組織中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國內利益優(yōu)先的原則。第5章就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下采取的財政政策進行了一點探討。在當今國際收入分配體系下,中國應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通過優(yōu)化支出結構,實行結構性減稅這兩個著力點解決當前經濟運行中內需不足、經濟結構不合理等制約因素。本書提出了落實這兩項政策的具體措施,并對中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財政風險進行了分析。鑒于篇幅和研究的局限,本書僅對與財政政策配合的相關貨幣政策進行了分析,對其他貨幣政策的研究還有待于今后進一步深入。第6章對商品和資本的國際間流動的課稅問題進行了探討。從歷史的角度考察,在英國核心模式和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下,國際間商品流動的主要障礙是關稅,各國均實施保護政策發(fā)展本國經濟。英國實施自由關稅政策在當時對它是非常有利的,但利益不均衡的國際自由貿易只維持了20年。美國在幾百年間一直實行高關稅貿易保護政策保護其產業(yè)的發(fā)展。隨著美國實力增強,它開始鼓吹關稅減讓。但實際上IT0(國際貿易組織)就是因為美國不能獲得控制權而流產。美國利用關貿總協(xié)定的缺陷和漏洞成功地實施保護主義,保持了其獲得國際貿易利益的先發(fā)優(yōu)勢地位。在WTO時代,商品的國際流動中的關稅和國內稅共同起到影響國際收入分配的作用。關稅總體水平降低以后,美國并沒有放棄關稅的保護和非關稅的貿易壁壘,反而頻頻突破WTO框架。新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WTO有變成擺設的危險。在不放棄關稅工具的同時,國內稅在國際商品流動和國際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也顯現(xiàn)出來了。然而在國際資本流動的領域,美國卻極力清除稅收障礙。美國通過率先實施稅制改革,降低所得稅,引發(fā)了全球范圍的稅收競爭。減輕對資本的課稅,無疑對擁有充足資本要素的美國最有好處,對擁有商品和勞務要素的國家卻是一種損害。本書還從國際收入分配的視角對國際避稅問題和中國的逆向避稅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

作者簡介

暫缺《經濟全球化下的國際收入分配問題:有關中國財稅問題的思考》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1 緒論 0.1 研究緣起 0.2 概念的辨析——收入分配與財富分配 0.2.1 收入與財富 0.2.2 收入分配與財富分配 0.2.3 國家財富及其度量——為什么本書研究國際間收入分配沒有使用國家財富這一更科學的數(shù)據(jù) 0.3 選題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0.3.1 選題的理論意義 0.3.2 選題的現(xiàn)實意義 0.4 國內外文獻研究現(xiàn)狀和不足 0.4.1 國內文獻研究 0.4.2 國外文獻研究 0.5 本書的創(chuàng)新 0.6 本書的困難與不足 0.7 本書的結構框架1 英國核心模式國際收入分配的形成與運行 1.1 國際收入分配關系形成的前夜:1500年以前全球各地區(qū)獨立發(fā)展 1.2 國際收入分配關系的初次形成:1500年~1763年 1.2.1 美洲的金銀成為歐洲財富增長的本錢——國際貿易的巨額利潤奠定了重商主義的財富觀 1.2.2 葡萄牙和西班牙為什么沒有成為霸主 1.2.3 在與法國的競爭中,英國的勝利成為英國核心模式收入分配關系形成的基礎 1.3 英國核心模式國際收入分配秩序的形成及運行(1764年~1913年) 1.3.1 全球經濟關系的發(fā)展勾勒出英國核心模式國際收入分配雛形 1.3.2 “英國制造”引發(fā)自由貿易時代 1.3.3 英國核心模式收入分配的全球化:全球殖民主義 1.3.4 英國核心模式帶來了全球財富的快速增長和積累2 英國核心模式國際收入分配體系的瓦解與美國核心模式國際收入分配體系建立的準備 2.1 全球戰(zhàn)爭對國際收入分配的大沖擊——英國核心模式的動搖和瓦解(1914年~1945年) 2.1.1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國際收入分配的影響 2.1.2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對國際收入分配的影響 2.2 美國核心模式國際收入分配的準備期——冷戰(zhàn)與經濟危機(1945年~1990年) 2.2.1 無條件經濟援助為美國核心模式國際收入分配模式奠定了基礎 2.2.2 布雷頓森林體系勾畫出了美國核心模式國際收入分配體系的運行脈絡 2.2.3 “新秩序時代”——石油危機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3 美國核心模式國際收入分配體系的運行機制分析 3.1 以華盛頓共識為基礎的“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確立 3.1.1 美國的“債務國”地位進一步鞏固了美元霸權 3.1.2 以新自由主義理論為基礎的“華盛頓共識”在全球推行 3.2 美元霸權的多重收益 3.2.1 從美國經常性賬戶逆差與“收入增長”之間的悖論看美元的額外收入 3.2.2 美元霸權多重收益獲得的四種方式 3.3 美國推行國家主義的全球戰(zhàn)略企圖實現(xiàn)“美元的全球收購” 3.3.1 全球的泛金融化使美元霸權延伸到各國的各個領域 3.3.2 對他國經濟實施雙重標準,使其陷入經濟困境 3.3.3 推行“美國國家主義”的全球戰(zhàn)略 3.3.4 把外圍國家經濟追趕的需要轉變成對美國的依賴 3.3.5 三大國際經濟組織的援助反而加劇了國際收入分配的不平衡4 當今國際收入分配體系下對中國經濟政策的思考 4.1 認識中國在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中的地位 4.1.1 改革開放30年經濟增長、民生改善 4.1.2 中國是新興的市場經濟國家,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現(xiàn)有國際收入分配體系是中國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 4.2 美國核心模式的國際收入分配體系下中國的經濟政策:為中國探索一條有別于“新自由主義”的出路 4.2.1 加強中國政府經濟干預 4.2.2 防止過度私有化帶來的危機 4.2.3 避免我國泛金融化的繼續(xù) 4.2.4 對外開放中產生的國際收入分配的不平衡及對策 4.2.5 自主的國際經濟關系5 對中國當前財政政策的一點探討 5.1 當前中國應實施支持經濟發(fā)展的積極財政政策 5.1.1 中國連續(xù)6年的積極財政政策的成效及評價 5.1.2 當前中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原因 5.2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著力點之一: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 5.2.1 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5.2.2 優(yōu)化財政支出結構,充分發(fā)揮調節(jié)收入分配的“穩(wěn)定器”作用 5.2.3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通過二次分配方式“擴大內需” 5.3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著力點之二:通過結構性減稅,強化稅收的經濟調節(jié)收入分配調節(jié)功能 5.3.1 結構性減稅的政策目標:調整經濟結構,調節(jié)國民收入分配格局 5.3.2 “結構性減稅”不僅立足于應對金融危機,更著眼于通過稅制完善促進宏觀經濟結構性問題的解決 5.4 積極財政政策的財政風險分析 5.4,1 以改善民生支出和結構性減稅為特征的積極財政政策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5.4.2 “結構性減稅”政策從總體上增加稅收,不會造成財政債務風險 5.4.3 未充分就業(yè)的狀況下,擴大赤字不會造成財政風險 5.4.4 中國充足的財力積累,為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提供了保障 5.5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 5.5.1 狹義的寬松貨幣政策配合 5.5.2 廣義的寬松貨幣政策配合6 有關國際商品和資本流動的課稅問題的探討 6.1 從關稅的作用演變看其國際收入分配工具作用 6.1.1 英國核心模式國際收入分配體系下關稅在國際商品流動中的作用發(fā)揮 6.1.2 美國核心模式國際收入分配體系下關稅在國際商品流動中的分配作用 6.2 國際商品和資本流動中發(fā)揮收入分配作用的新政策工具:國內稅收 6.2.1 稅收職能的拓展:成為國際收入分配的工具 6.2.2 國內稅的關稅替代效應理論分析 6.2.3 國內稅要素的國際化是國內稅發(fā)揮國際收入分配作用的基礎 6.3 國際稅收競爭及國際稅收協(xié)調中反映的國際收入分配問題 6.3.1 從國際稅制改革趨勢看國內稅對國際收入分配的作用 6.3.2 從稅收國際稅收協(xié)調中反映的國際收入分配不平衡 6.3.3 從國際避稅問題反映的國際收入分配問題參考文獻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