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地方修志歷來具有傳統。地方志記載一個地區(qū)自然、社會、人文的歷史和現狀的各個方面。從天文地理、名勝古跡、物產資源、民族宗教、方言俗語、金石碑刻到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典章制度、著名人物、重大事件等等,記述范圍較為廣泛,具有大量歷史信息,為深入了解該地區(qū)社會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參照。 引人注意的是,在現存7000多種方志中,屬于邊疆地區(qū)的方志較少,許多邊境地區(qū)地方文獻基本空白。這主要由于邊疆開發(fā)進程較緩,文化傳播與交流接納有個過程。因此,現存為數不多的邊疆方志文獻傳載著非常重要的地方歷史信息,許多信息為正史所不及,應該是有待研究人員深入發(fā)掘豐富礦藏。另外,由于關于方志文獻收錄標準不同,許多文獻盡管體例上不符合嚴謹的方志,但事實上記載了方志的信息,在邊疆方志、尤其是邊境地區(qū)方志不足或空白的情況下,放寬收錄標準,擴收地方文獻,不失為豐富地區(qū)歷史信息的渠道。迄今為止,盡管邊疆省區(qū)分別做過一些整理刊布工作,但以整體邊疆地區(qū)為對象的方志文獻系統刊布尚未進行。 中國邊疆方志文獻初編搜羅邊疆省區(qū)范圍內各個時期形成的方志文獻,尤其側重邊疆地市級以下方志文獻,使研究者盡可能直接了解邊境地區(qū)的社會歷史變遷。同時考慮到中國歷史上邊疆的變遷,今日邊遠地區(qū)曾經也是邊疆地區(qū),如青海、貴州等地,因此考察歷史邊疆,這些地區(qū)的方志文獻也應在兼收之列。初編將邊疆方志文獻大致分為東北、北部、西北、西南四大區(qū)域。 目錄:(清)嵇志文《西藏全圖附說》《嘉慶重修一統志?西藏》(民國)傅華峰《西康建省記》 佚名《西藏考》(清)和琳《衛(wèi)藏通志》(日本)山縣初男編撰《西藏通覽》《嘉慶重修一統志?元江州》《嘉慶重修一統志?云南統部》(民國)黃元直修、劉達式纂《元江志稿》(清)陳宗海等《騰越廳志》《嘉慶重修一統志?騰越廳》(民國)趙恩治修、單鏡泉纂《鎮(zhèn)越縣志》(清)李希玲等《廣南府志》(清)屠述濂等《騰越州志》《嘉慶重修一統志?廣南府》(清)劉毓珂等《永昌府志》(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云南永昌府》(民國)柯樹勛《普思沿邊志略》《嘉慶重修一統志?普洱府》(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云南車里軍民宣慰使司》(民國)寸曉亭等《龍陵縣志》(清)李綬等《廣西府志》(清)陳如金修、華本松纂《百色廳志》(清)何福祥《歸順直隸州志》(清)黎申產《寧明州志》(清)周誠之《龍勝廳志》《嘉慶重修一統志?廣西府》《嘉慶重修一統志?臨安府》(清)戴煥南修、張燦奎纂《新寧州志》(民國)張自明《馬關縣志》(清)梁年《鎮(zhèn)安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