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科學哲學的使命
第一節(jié) 作為社會軟硬件整合部的科技哲學
第二節(jié) 科學哲學與科學的原創(chuàng)性
第三節(jié) 增進對科學的理解,提升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
第四節(jié) 從科學哲學看命運
第五節(jié) 21世紀的科學哲學
第二章 科學哲學家的科學哲學評述
第一節(jié) 從亞里士多德到邏輯實證論者
第二節(jié) 波普爾知識論的深遠影響
第三節(jié) 復興形而上學的波普爾
第四節(jié) 科學哲學會有燦爛的未來——紀念波普爾
第五節(jié) 我所結識的庫恩
第六節(jié) 托馬斯·庫恩的理論轉向
第七節(jié) 不可通約性:科學進步與交叉科學悖論
第八節(jié) 大孔子學說與不可通約性
第九節(jié) 庫恩與泰勒關于自然、人文科學之區(qū)別的爭論
第三章 科學哲學專題研究
第一節(jié) 實在論與反實在論的交鋒
第二節(jié) 科學實在論研究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埃利斯的內在實在論
第四節(jié) 貝爾定理與量子理論哲學研究的新進展
第五節(jié) 理論評價和理論選擇的復雜性
第六節(jié) 知識增長的蠶繭模型
第七節(jié) 發(fā)現(xiàn)的模式
第八節(jié) 談談科學方法論
第九節(jié) 生成自然觀
第十節(jié) 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整合
第十一節(jié) 社會中軸的轉換與自我形態(tài)的改變
第十二節(jié) 百年科學倫理的演進與當前的論爭
第十三節(jié) 劃清科學與技術的界限
第四章 科技哲學與創(chuàng)新
第一節(jié) 高揚創(chuàng)新精神,熔鑄中華民族進步之魂
第二節(jié) 歷史地科學地闡述科學精神
第三節(jié) 原始創(chuàng)新與科學哲學在其中的角色
第四節(jié) 原始創(chuàng)新:第一次吃螃蟹
第五節(jié) 創(chuàng)新研究應成為科技哲學研究的新階段
第六節(jié) 理解創(chuàng)新,參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研究是科技哲學的新課題
第七節(jié) 科技創(chuàng)新的科技哲學研究
第八節(jié) 創(chuàng)新需要理論思維
第九節(jié) 創(chuàng)新方法論
第十節(jié) 創(chuàng)新文化的內涵及其對創(chuàng)新的重要作用
第十一節(jié) 國家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研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
第五章 科技進步與思維方式的變革
第一節(jié) 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創(chuàng)新理念與特征
第二節(jié) “頭腦國家”與“肌肉國家”
第三節(jié) 信息時代與思維方式變革
第四節(jié) 轉變思維方式,建立知識經濟的新范式
第五節(jié) 從現(xiàn)代科學的幾率概念談觀念現(xiàn)代化
第六節(jié) 易學思維與生成哲學
第七節(jié) 復雜性的概念、特征及其應用
第八節(jié) 從復雜性的觀點看“學習型組織”
第九節(jié) 混序組織:建立在復雜性基礎上的新型組織
第十節(jié) 運用復雜適應系統(tǒng)理論,推進國家創(chuàng)新系統(tǒng)建設
附錄
卡爾·波普爾科學哲學學術討論會紀略
打開潘多拉盒子的庫恩
庫恩殺死了邏輯經驗論嗎?
還原·整體·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