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中國政治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

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

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

定 價:¥25.00

作 者: 張豐清,周蘇玉 著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216053655 出版時間: 2007-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1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出版,不僅充實了中共黨史研究的內容,而且能夠幫助人們從中國共產黨這一民族凝聚核心的新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fā)展歷程。關于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研究,學術界可以說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對與當代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研究,特別是對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方面的研究,卻顯得不夠。要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關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作者都是勤奮的年輕人,他們利用讀書期間的機會,盡可能廣泛地搜集相關資料,并在借鑒學術界已有的相關成果的基礎上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大膽嘗試,深入鉆研,終于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論
一、 民族與民族凝聚力/1
二、 中華民族凝聚力及其功能/4
三、 學術界對中華民族凝聚力及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研究現(xiàn)狀及本課題研究思路/6
第一章 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凝聚指導思想/10
一、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民族團結與凝聚的理論/10
(一) 全世界無產者和被壓迫民族聯(lián)合起來/11
(二) 民族平等是實現(xiàn)民族團結的基本前提/12
(三) 堅持民族自主與自決原則/13
二、 毛澤東思想與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強化/15
(一) 作為觀念文化的毛澤東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凝聚作用/17
(二) 作為新中國制度文化指導理論的毛澤東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整合作用/19
(三) 作為民族獨立與解放指導理論的毛澤東思想對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撐作用/20
三、 鄧小平理論與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現(xiàn)代走向/22
(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找到了新的起點和動力/24
(二)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為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找到了新的支點/25
(三) 改革,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為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發(fā)展注入了活力、 夯實了基礎/27
四、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未來發(fā)展/29
(一)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總結了中華民族凝聚
力發(fā)展的歷史經驗,抓住了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凝聚點,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時代性/30
(二)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指明了增強未來中華民
族凝聚力的方向和思想基礎/31
(三) “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指明了增強未來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動力/33
五、 科學發(fā)展觀與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提升/34
(一) 科學發(fā)展觀是統(tǒng)領民族團結、 促進民族共同繁榮的新型發(fā)展模式/35
(二) “發(fā)展”是民族凝聚的基礎/36
(三) “以人為本”是民族凝聚的動力/37
(四) “全面協(xié)調”是民族凝聚的條件/39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在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中的核心地位/41
一、 中國共產黨與共和國成立前夕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嬗變/42
二、 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新紀元/48
(一) 中華民族凝聚力有了新的領導和組織核心——中國共產黨/48
(二) 中華民族凝聚力有了新的主體一廣大人民群眾/49
(三) 中華民族凝聚力有了新的目標一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實現(xiàn)民族的繁榮和富強/49
(四) 中華民族凝聚力有了新的組織形式和機構——多黨合作形式與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50
三、 中國共產黨在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中的核心地位/52
(一) 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制度理論建樹與成果/53
(二) 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和執(zhí)政能力/55
(三) 中國共產黨的階級本質和群眾基礎/58
第三章 中國共產黨促進民族凝聚的方針政策/61
一、 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與中華民族凝聚力/61
(一) 堅持以民族平等團結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凝聚的前提/62
(二) 堅持以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作為凝聚各民族的基本制度/67
(三) 堅持以民族共同繁榮為目標增強民族親和力/71
二、 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及對民族凝聚力的影響/77
(一) 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最大限度地團結廣大信教群眾和宗教界人士/78
(二)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努力促進宗教與國家政治關系的協(xié)調發(fā)展/79
三、 中國共產黨對愛國主義的弘揚、 培育和中華民族的凝聚/80
(一) 將愛國主義的弘揚與一定時期的歷史任務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81
(二) 對愛國主義規(guī)范與教化功能的發(fā)揮/82
四、 中國共產黨關于祖國統(tǒng)一的方針政策與中華民族凝聚力/84
(一) 從“解放臺灣”到“一綱四目”的艱辛探索/84
(二) “一國兩制”理論為國家統(tǒng)一與民族凝聚找到了可行性道路/86
(三) 《反分裂國家法》是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與促進中華民族凝聚的法律基礎/89
五、 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弘揚和培育增強了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礎/90
(一) 將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92
(二) 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新途徑的探索/94
(三) 對民族精神多方面內容的弘揚和培育/96
第四章 中國共產黨對民族富強道路的探索與中華民族凝聚力/103
一、 從新中國成立到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共產黨對民眾的發(fā)動與凝聚/103
(一) 過渡時期的民眾發(fā)動和凝聚/104
(二) 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民眾的熱情與凝聚/114
(三) “文化大革命”時期民眾的發(fā)動與挫傷/117
二、 改革開放新時期的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凝聚力/122
(一) 改革開放的理論與實踐促進了中華民族凝聚力的現(xiàn)代轉型/122
(二) 政治文明建設為當代中華民族凝聚力注入了新的活力/127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當代中華民族凝聚的主渠道/134
三、 中國共產黨對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凝聚力新特征的應對/137
(一) 中國共產黨對全球化的積極應對避免了全球化對民族凝聚力的削弱/138
(二) 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觀對全球化分解民族凝聚力效應作出了積極回應/141
(三) 當代民族主義對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影響/144
第五章 中國共產黨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歷史經驗/152
一、 始終堅持并不斷強化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凝聚組織核心地位/152
(一) 中國共產黨是凝聚民族力量,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核心力量/153
(二) 繼續(xù)強化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凝聚中的領導核心地位/157
二、 圍繞歷史任務,制定正確方略,最大限度地凝聚民族力量/161
(一) 民族獨立解放目標與民族民主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162
(二) “四化”目標、 “兩步走’戰(zhàn)略對中華民族的凝聚/164
(三) “富強、 民主、 文明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目標和“三步走”戰(zhàn)略與民眾力量的凝暑乏/165
(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對中華民族的激勵與凝聚作用/167
(五)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強化中華民族凝聚力的作用/175
三、 遵循“求同存異”原則,實行“兩面旗幟”并舉,組成最廣泛的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181
(一) 求同存異的兩大聯(lián)盟/181
(二) 密不可分的兩面旗幟/182
四、 高度警惕和堅決打擊各種形式的民族離散力/189
(一) 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堅決維護祖國統(tǒng)一/189
(二) 反對民族沙文主義,極力維護民族尊嚴/193
(三) 批判民族虛無主義,正確對待民族遺產/195
結語偉大政黨的領導、 強大民族的凝聚、 宏偉目標的實現(xiàn)/200
主要參考文獻/204
后記/21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