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讀報得知,古人將文人的著述稱之為“正言”,并同“立德”、“正功”相提并論,讀后頗受啟示。原來一般認為一著述的基本功是“閱力”(多讀書)、“腦力”(勤思考)、“筆力”(善寫),往往忽視古人早就強調的“心力”。著連同干大事一樣不盡“心力”是不行的。明末清和的著名學者傅山先生深有體會地說過:“著述須一副堅貞雄邁心力,始可縱橫。”何謂“心力”見仁見智。我想總離不開志氣和毅力,堅持創(chuàng)新精神。我從教40多年,自覺“內力”不足,“功力”不硬氣。所以著連不豐,但有一個優(yōu)點,嚴肅對待“立言”,多少具備些創(chuàng)新意志的毅力,即“心力”。由于底蘊欠厚,又涉獵不廣,孤陋寡聞,究竟是否真正“創(chuàng)新”還難以搞準。準不準也說,算是“孤芳自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