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世俗》、《佛教常識》、《佛教歷史》、《佛·法·僧》和《佛教義理》。佛教是入世的、積極的,所展現的是饒益有情、自利利他的大乘菩薩精神?!斗鸾獭な浪住繁腥碎g佛教精神,緊隨時代發(fā)展腳步,將佛教種種精辟獨特的看法,有關命運、風水、神通、法律、哲學、音樂、藝術、教育、環(huán)保、醫(yī)學、心理、建筑、科學、管理等等,分門別類,娓娓道來。書中更就道德倫理、家庭生活、政治經濟、感情處理、生涯規(guī)劃、探病須知、臨終關懷等人們日常所遇之諸多問題,以般若智慧為之指點迷津。佛教在中國廣泛地傳播和發(fā)展,有賴于其獨樹一幟的思想、制度、禮儀、習俗、組織等等,佛教也因此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至巨。《佛教常識》對佛教的基本常識作了簡要介紹,如叢林寺院初始、建筑格局剖析、道場人事組織、共住清規(guī)制定、佛門稱謂禮儀、典故用語源流、佛教節(jié)日意義等。同時對有關信仰正邪、教理釋義、宗派形成、制度緣起,以及佛教歷史文化、自然宇宙、生活儀禮、佛教與世學的應用等問題,皆進行了提綱挈領的解答,堪稱佛教入門手冊?!斗鸾虤v史》講述了佛教源于印度古國,流傳至全球,成為世界宗教,其中以中國受其影響最為深遠。在中國,兩千年歷史的佛教可分為六個時期:東漢至魏晉南北朝的經典翻譯時期;隋唐的八宗并弘時期;五代趙宋的禪凈爭妍時期;元明清的宮廷密教時期;清末民初的凈土經懺時期,以及21世紀的人間佛教時期。在對上述六個時期詳盡闡論之余,《佛教歷史》更就日本、韓國、東南亞、歐美等地的佛教概況設專章說明,全方位地展示了佛教的歷史?!斗稹しāど分v述了佛、法、僧三寶是佛教的信仰中心,從教主佛陀、教理經典、教團僧伽三方面了解佛、法、僧三寶乃整個佛教的總綱,是了解佛教真義的第一步。學佛者應由根本信仰一一認識佛、法、僧三寶開始,繼而參照修學佛法的次第,循序漸進,成就圓滿無上菩提。菩薩的意義內涵、實踐次第以及修證方法,給予菩薩行者一個正確的依循方向。從觀音、文殊、龍樹、世親、勝鬟、維摩等的事跡中,可以看到菩薩歡喜包容的慈悲性格和衛(wèi)法護教的無畏精神;而現代高僧大德如太虛、慈航等,更一一樹立了人間菩薩的楷模和典范?!斗鸾塘x理》告訴我們佛教具有平等性、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特質,而佛陀所說的宇宙真理更能讓所有苦難眾生得到清凈自在和究竟解脫。然而,人們總認為佛法的妙諦如浩瀚大海般深廣無際。《佛教義理》以平實淺近的語言闡述了佛教的各種教義,對于果報業(yè)力、煩惱涅槃等也有精辟明細的解說,可以說是學佛入門的重要基石。而《佛教義理》附錄選收的佛教作品,無論經文、論述、聯語,抑或詩詞、書信、偈言,字里行間不僅具有哲學的深湛,更具有文學的醇美,足令人尋味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