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
02社會學方法的準則(120年…
03夜間城市活力提升研究:以…
04社會科學教法探索
05蝶變:衢州發(fā)展二十年
06河南省煤炭資源型城市綠色…
072022年北京科技工作者狀況…
08協(xié)作共治視角下公共安全治…
09當代社會科學新視野中的國…
10山東廉潔教育地圖
黃艷
本書從組織倫理的視角研究我國大學誠信建設,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道德…
可購
楊忠民,賀培育,李暉
當前,網絡前所未有地融人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網絡在推…
童星,張海波
在今天的全球風險社會和中國高風險社會中,風險、災害、危機管理的重要性已無…
李春雷 張燕 編著
暫缺簡介...
馬彥偉 著
“新農人”是我國當下新生的一個群體,指那些有過城市學習、工作或生活經歷之…
大衛(wèi)·法里爾 著
我們遙遠的祖先留下了美麗的石器,而人類世這個全新的地質年代會給未來留下些…
王婕、蒲清平 著
本書立足新發(fā)展階段,遵循新發(fā)展理念,服務新發(fā)展格局,將“創(chuàng)新、…
鐘雯彬 著
本書以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賓市長寧6.0級強烈地震為例,研究了在社會從高速…
王名 著
《中國非營利評論》是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主辦的集刊,以中國非營利事業(yè)和…
崔鳳 著
《中國海洋社會學研究》是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的全國性海洋…
馮川
科層制和技術治理之所以產生很多問題,是因其規(guī)范化的治理方式無法把握和對接…
廖秉宜
互聯(lián)網廣告監(jiān)管制度建設是互聯(lián)網時代國家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重要構成,也是國家治…
宋貴倫
中國社會建設現代化,是一個嶄新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作者積多年社會建設理…
張登國 著
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人才先行。人才振興是實現鄉(xiāng)村產業(yè)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
張明斗 著
建設韌性城市、提升城市韌性是世界各國發(fā)展中關注的重點與焦點,也是城市經濟…
劉小楠,王理萬 著
《反歧視評論》是由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主辦的國內首以平等權利和反歧視為…
李蔚
李蔚,原名李盛炎,安徽宿松縣人。1957年山東大學歷史系畢業(yè)。蘭州大學歷史系…
方鳴 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快速的增長,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但是與此同…
鮑宗豪 著,宋貴倫,鮑宗豪 編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著重研究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陳志鋼,畢潔穎 著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脫貧攻堅任務…
林維 著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本科生“人文社會科學新苗支持計劃”于2018年開始實施,旨…
李晶 張秋霞 羅曉暉 魏彥彥 著
本書以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數據為依據,從文化養(yǎng)老的概念、理論基礎出發(fā),重點…
劉巧玲 著
本書以“老齡化是人類的共同命運”為開篇,介紹了中國及世…
陳自鵬
本書共五個章節(jié),分別是與大家共學習、與大家共實踐、與大家共思考、與大家共…
高文成,張麗芳
本書是基于認知語言學理論對英漢存在句的綜合研究。全書共七章,分別從英語存…
苗綠,曲梅
依托于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世界各國爭相在全球提前吸納人才,將活力的青年學生收…
姚德薇 著
互聯(lián)網把現代性和全球化推向技術邏輯主導的新階段,它正改變人類的社會心理和…
葉繼元
本書構建了以六大要素、三個維度和六大推論等組成的學術“全評價”體系。在評…
孫兆陽,戈艷霞
黨的十八大以來,居家養(yǎng)老服務體系經歷了提出、發(fā)展、確立的過程,多種形式的…
王成榮,王春娟 著
我國“十四五”規(guī)劃提出,推進智慧社區(qū)建設,依托社區(qū)數字化平臺和線下社區(qū)服…
李思悅 著
[美]保羅·M.霍恩伯格(Paul M. Hohen…
公元1000年,歐洲開啟了城市化的進程,并在一千年內完成了這一演化。以工業(yè)發(fā)…
韓建民
微信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負擔,朋友圈里的點贊尤其是個大課…
謝建社,謝宇 編
《社會工作案例精編(四)——來自粵穗的服務經驗》,是一部來自民政部首批示…
民政部政策法規(guī)司 編
《民政工作文件選編(2021年)》由民政部政策法規(guī)司編,主要報告綜合、法治建…
陳曉霞
本書從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視閾下,綜合運用社會學、倫理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
劉淑娟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關…
陸玉梅 高鵬 陶宇紅
本研究針對現代學徒制試點中普遍存在的“校熱企冷”現象,…
郭怡
本書以長三角地區(qū)(主要是浙江)新石器時代諸考古學文化出土生物遺存為研究對…
何珊云
本書是國家文物局館校合作示范項目“博物館進校園”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