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緒論
上篇 數字文化與數字城市——數字建構的建筑形態(tài)的形成背景分析
第一章 數字文化
第一節(jié) 數字復興的啟示
一、從文藝復興到數字復興
二、數字技術的發(fā)展模式及其啟示
第二節(jié) 走出海德格爾的技術框架
一、海德格爾和技術問題
二、模仿的意義
第三節(jié) 虛擬與真實
一、“虛擬”與“真實”的意義
二、網絡空間對建筑的啟示
第四節(jié) 數字技術對視知覺的影響
一、視象、視構和網絡視構
二、網絡視構的理論背景
三、視知覺的再編碼
第二章 數字城市
第一節(jié) 城市服務的遠程化
一、城市服務系統(tǒng)的演變
二、遠程服務的開始和普及
三、成本與空間模式的關系
第二節(jié) 城市形態(tài)的改變
一、城市形態(tài)的破碎和重組
二、“隧道效應”的出現
三、網絡能否阻止城市的擴張
下篇 數字建構的理論——建筑形態(tài)數字建構的現狀與生成機制解析
第三章 “圖解”理論
第一節(jié) “圖解”的發(fā)展過程
第二節(jié) 新建筑形態(tài)的四種探索模式
第三節(jié) 圖解建筑
第四節(jié) “圖解”的當代運行機制
第四章 讓建筑動起來
第一節(jié) 建筑“運動感”的演變
第二節(jié) 物理運動的建筑
第三節(jié) 改變固定的建筑場地觀
第五章 建筑形態(tài)數字建構的主要思維模式和操作策略
第一節(jié) 拓撲學的啟示
一、拓撲學的概念
二、拓撲變形的機制
三、拓撲變形過程與最終建筑形態(tài)的關系
四、建立建筑中拓撲學的思考
第二節(jié) 折疊
一、差異、復雜和折疊
二、折疊,作為一種新建筑形態(tài)生成策略
三、萊伯斯托克的實踐
第三節(jié) 變形
一、研究“變形”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二、變形原則的初步總結
三、三個最新的實例
第四節(jié) 平滑混合和柔性形態(tài)
一、平滑混合的意義
二、柔性形態(tài)的意義
三、解構主義的曲線邏輯
四、格雷格·林的探索:從泡狀物到動畫建筑
第五節(jié) 軟建筑
一、身體、空間和視像
二、“濕網格”及其形成
第六節(jié) 超表皮
一、無具體意義的事件
二、建筑和媒體文化的不相稱
三、當代建筑實踐的體現
結語:新建筑形態(tài)的出現
后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