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地理環(huán)境與冰川研究(續(xù)集)

地理環(huán)境與冰川研究(續(xù)集)

地理環(huán)境與冰川研究(續(xù)集)

定 價:¥90.00

作 者: 施雅風 著
出版社: 氣象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環(huán)境科學 綜合 地理學 科學與自然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2945169 出版時間: 2008-07-01 包裝: 精裝
開本: 頁數(shù): 47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地理環(huán)境與冰川研究續(xù)集》是一位地學大師古稀之年勤耕不綴的創(chuàng)新之作,內(nèi)容涵蓋西北地區(qū)水資源與環(huán)境變化、海平面變化與影響、青藏高原隆升與環(huán)境變化、冰川與氣候以及長江洪水演變等研究方向,均為當今相關領域研究的熱點和國家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施雅風院士對國際學術前沿和對國家需求的準確把握。

作者簡介

暫缺《地理環(huán)境與冰川研究(續(xù)集)》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部分 烏魯木齊地區(qū)水資源與環(huán)境變化
姚檀棟施雅風
烏魯木齊河氣候、冰川、徑流變化及未來趨勢.中國科學(B輯),(6):
657-666(1988)
楊大慶施雅風康爾泗張寅生楊新元
烏魯木齊河源高山區(qū)固態(tài)降水對比測量的主要結(jié)果.科學通報,(22):
1734-1737(1990)
文啟忠施雅風
新疆柴窩堡盆地第四紀環(huán)境的演化.//施雅風,文啟忠,曲耀光,等主編.
新疆柴窩堡盆地第四紀氣候環(huán)境演化變遷和水文地質(zhì)條件.北京:海洋
出版社,147-152(1990)
第二部分 青海湖環(huán)境變化研究
范建華施雅風
氣候變化對青海湖水情的影響——I.近30年時期的分析.
中國科學(B輯),(5):537-542(1992)
范建華施雅風
氣候變化對青海湖水情的影響——Ⅱ.歷史時期分析和未來情景研究.
中國科學(B輯),(6):657-662(1992)
秦伯強施雅風
青海湖水文特征及水位下降原因分析.地理學報,47(3):267-273(1992)
王蘇民施雅風
晚第四紀青海湖演化研究析視與討論.湖泊科學,4(3):1-9(1992)
賈玉連施雅風范云崎
水能聯(lián)合方程恢復流域古降水量時參數(shù)的確定方法及其應用
——以青海湖全新世大暖期古降水量推算為例.水科學進展,12(3):
324-330(Z001)
第三部分 海平面上升與海岸帶災害
季子修施雅風
海平面上升、海岸帶災害與海岸防護問題.自然災害學報,5(2):
56-64(1996)
施雅風朱季文謝志仁季子修蔣自巽楊桂山
長江三角洲及毗連地區(qū)海平面上升影響預測與防治對策.
中國科學(D輯),30(3):225-232(2000)
第四部分 青藏高原隆升與環(huán)境變化
施雅風李吉均李炳元姚檀棟王蘇民李世杰
崔之久王富保潘保田方小敏張青松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與東亞環(huán)境變化.地理學報,54(1):
10-20(1999)
施雅風湯懋蒼馬玉貞
青藏高原二期隆升與亞洲季風孕育關系探討.中國科學(D輯),
28(3):263-271(1998)
施雅風鄭本興李世杰葉柏生
青藏高原中東部最大冰期時代高度與氣候環(huán)境探討.冰川凍土,
17(2):97-112(1995)
施雅風
第四紀中期青藏高原冰凍圈的演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聯(lián)系.
冰川凍土,20(3):197-208(1998)
第五部分 MIS3階段青藏高原與中國全境氣候與環(huán)境
施雅風劉曉東李炳元姚檀棟
距今40~30ka青藏高原特強夏季風事件及其與歲差周期關系.
科學通報,44(14):1475-1480(1999)
施雅風賈玉連于革楊達源范云崎李世杰王云飛
40~30kaBP青藏高原及鄰區(qū)高溫大降水事件的特征、影響及原因探討.
湖泊科學,14(1):1一ll(2002)
施雅風于革
40~30kaBP中國暖濕氣候和海侵的特征與成因探討.第四紀研究,
23(1):1-11(2003)
楊保施雅風
40~30kaBP中國西北地區(qū)暖濕氣候的地質(zhì)記錄及成因探討.
第四紀研究,23(1):60一68(2003)
施雅風姚檀棟
中低緯度MIS3b(54~44kaBP)冷期與冰川前進.冰川凍土,
24(1):1-9(2002)
第六部分 第四紀冰川與氣候
施雅風
中國第四紀冰期劃分改進建議.冰川凍土,24(6):687-691(2002)
施雅風鄭本興姚檀棟
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最盛時的冰川與環(huán)境.冰川凍土,19(2):
97-113(1997)
施雅風
對青藏高原末次冰期冰盛期降溫值、平衡線下降值與模擬結(jié)果的討論.
第四紀研究,22(4):312-322(2002)
施雅風
青藏高原大冰蓋假說的提出與揚棄.第四紀研究,24(1):10一18(2004)
施雅風鄭本興蘇珍
第四紀冰川、冰期間冰期旋回與環(huán)境變化.//施雅風主編.中國第四紀
冰川與環(huán)境變化(第3章).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施雅風姚檀棟楊保
近2000年古里雅冰芯10年尺度的氣候變化及其與中國東部文獻
記錄的比較.中國科學(D輯),29(增刊1):79-86(1999)
第七部分 現(xiàn)代冰川及未來趨勢
劉潮海施雅風王宗太謝自楚
中國冰川資源及其分布特征——中國冰川目錄編制完成.冰川凍土,
22(2):106-112(2000)
張祥松施雅風
中國的冰雪災害及其發(fā)展趨勢.自然災害學報,5(2):76-85(1996)
施雅風
2050年前氣候變暖冰川萎縮對水資源影響情景預估.冰川凍土,
23(4):333-341(2001)
施雅風劉時銀
中國冰川對21世紀全球變暖響應的預估.科學通報,45(4):
434-438(2000)
第八部分 現(xiàn)代氣候環(huán)境變化
施雅風沈永平胡汝驥
西北氣候由暖干向暖濕轉(zhuǎn)型的信號、影響和前景初步探討.
冰川凍土,24(3):219-226(2002)
施雅風沈永平李棟梁張國威丁永建胡汝驥康爾泗
中國西北氣候由暖干向暖濕轉(zhuǎn)型的特征和趨勢探討.
第四紀研究,23(2):152-164(2003)
施雅風劉時銀上官冬輝李棟梁葉柏生沈永平
近30年青藏高原氣候與冰川變化中的兩種特殊現(xiàn)象.
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4):154-160(2006)
第九部分 全球變暖及人類活動對長江洪7卜的可能影響
施雅風姜彤蘇布達陳家其秦年秀
1840年以來長江大洪水演變與氣候變化關系初探.湖泊科學,
16(4):289-297(2004)
施雅風張強陳中原姜彤吳敬祿
長江中游田家鎮(zhèn)深槽的特征及其泄洪影響.地理學報,
60(3):425-432(2005)
施雅風蘇布達姜彤
長江中游西部地區(qū)洪水災害的歷史演變——人文因素與當前趨勢.
自然災害學報,15(4):1-9(2006)
蘇布達施雅風姜彤郭業(yè)友
長江荊江分蓄洪區(qū)歷史演變、前景和風險管理.自然災害學報,
15(5):19-27(2006)
第十部分 綜述
施雅風
冰川學開拓與氣候環(huán)境變化研究的回顧.冰川凍土,26(1):
66-72(2004)
施雅風
地學研究中思維問題的若干經(jīng)驗.//盧嘉錫主編.院士思維(中國
科學院院士卷·卷二).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549-563(1998)
第十一部分 緬懷與紀念
施雅風
黃汲清院士與第四紀冰川研究.冰川凍土,18(4):289-296(1996)
施雅風
學習涂長望教授為民主與科學和為中國氣象事業(yè)的獻身奮斗精神.
//秦大河主編.百年長望——紀念涂長望同志百年誕辰.北京:
氣象出版社,20-23(2006)
施雅風
緬懷秉維恩師.//《紀念黃秉維先生誕辰90周年文集》編輯組.
高山仰止風范長存——紀念黃秉維先生誕辰90周年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8-19(2003)
施雅風
緬懷杰出自然地理學家周廷儒院士.//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
學院.周廷儒院士紀念文集.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10(2006)
施雅風
超地理學的帥才科學工作者的楷?!矣洃浿械闹芰⑷菏?
科學新聞,(1):43-45(2007)
施雅風
熱誠祝賀劉東生院士九十華誕——六十年相交與欽敬.第四紀研究,
27(6):90卜904(2007)
《祝賀謝學錦院士80壽辰文集》序.//張立生,王求學主編.奮斗的人生
輝煌的事業(yè)——祝賀謝學錦院士80壽辰暨中國勘查地球化學50周年.
北京:地質(zhì)出版社,1-2(2003)
附件施雅風著述目錄(1936-200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