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層狀云的溫度分布和宏微觀物理結構特征
1.1 層狀云的云頂、云底高度和厚度分析
1.2 0℃層的高度和云頂溫度分析
1.3 層狀云中云水的相態(tài)分布
1.4 層狀云中的滴譜、含水量和冰晶的分布
1.5 機載PMS粒子測量系統(tǒng)探測云微物理結構
1.6 單、雙頻地基GPS遙測大氣水汽
第二章 人工影響降水的催化物質性能
2.1 干冰(CO2)的性能和生成冰晶的數量
2.2 碘化銀(AgI)的性能和成冰核率
2.3 液氮(LN)性能和成冰核的測定結果
第三章 人工影響層狀云降水
3.1 應用飛機播撒干冰人工影響層狀云降雪
3.2 應用飛機播撒碘化銀人工影響層狀云降雨
3.3 應用飛機播撒液氮人工影響層狀云降水
3.4 應用飛機播撒液氮人工影響層積云和雨層云增雨
第四章 地基人工影響增雨
4.1 BR-1焰劑型碘化銀發(fā)生器
4.2 地基碘化銀發(fā)生器
4.3 地基人工增雨試驗
4.4 碘化銀擴散濃度的測量
4.5 人工增雨火箭與增雨作業(yè)
第五章 人工增雨效果的評估
5.1 不同方法評估人工增雨效果
5.2 密云水庫區(qū)人工增雨效果
第六章 人工增雨數值模擬
6.1 液氮催化層狀云增雨的數值模擬試驗
6.2 華北春季一次降水過程的物理分析和人工降水數值模擬試驗
第七章 消云、消雨試驗
7.1 人工消云試驗
7.2 人工消雨試驗
7.3 人工影響減少降雨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