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取名“文化視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是想通過對高校德育進行文化認知和文化解讀,提出一種針對當前高校德育所存問題的文化解決之道。因而《文化視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的理論支點和貫穿主線,就是文化。《文化視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采取了出于文化現實,歸于文化現實的論述進路。首先以高校德育的文化“產品”: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為切入,通過點面結合的方式,較為全面地揭示了當代大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方面采集了大量近年來對于此的調查,經過匯總和歸納,以數據為依據指出了大學生的“理想遠逝”、“功利凸顯”、“自我膨脹”等問題;另一方面以具體案例反映出諸如誠信、生命意識、知恩圖報等方面的不足。在以此為基礎所做的分析中,《文化視域中的高校德育研究》認為主要是大學生的文化心理沖突導致了這些問題的產生,這些沖突體現在道德關懷和道德嬉戲、夢想追尋和實利享受、自我關注和主體迷失等上面。由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高校德育的基本工作指向,因此對高校德育的重新審視也就在所難免。出于歷史延續(xù)性的考慮,第二章對建國后高校德育的演化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從中揭示出一直以來高校德育的主要特征是:文化灌輸。進而指出它在教導學生確立主流的思想政治意識,強化他們的正統(tǒng)觀念發(fā)揮了顯著的作用,然而由于它忽視了大學生的心理自覺性與主動性,從而削弱了高校德育的內生意義,這樣反而減弱了高校德育的文化內涵。找到根源之后,一個符合邏輯的解決方案就是賦予高校德育以文化主體地位,使其能按自身的文化法則進行自為、自律的運動。而理論上首先需確證高校德育具有內在的文化品性,它是一種真切的文化之體。于是第三章在對文化這個概念進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礎上,論述了高校德育作為一種文化的三個理由:一是它也是一種社會歷史活動及結果,二是它也是以人為主體的精神價值生成與建構,三是它也存在一種“文化的悖論”。第四章延續(xù)了前一章的思路,對高校德育進行具體的“文化解讀”。先是從文化實體論中導出高校德育亦是一種文化的自在之體,由此出發(fā)論述它作為文化體的四個基本特征:培育性、整體性、無意識性和進化性。這些特征的提出,為建構一種基于文化的高校德育模式埋下了伏筆。第五章又返還到高校德育的現實。在指出現行德育模式存在的“文化性”和“整體性”、“聯系性”缺失的問題后,提出應建構一種“文化全息”式的德育模式。在對“文化全息”的涵義進行了充分說明的基礎上,圍繞這一模式的操作方略和原則作了一系列的闡述,以期對高校德育實踐作出適切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