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章日本:“中體西用”與“以日為師”
——京師大學堂的創(chuàng)辦及其現代化困境
第一節(jié)“中體西用”思想的確立與晚清高等教育改革
一、從天文算學館之爭看“中體西用”思想的萌發(fā)
二、京師大學堂的創(chuàng)建與“中體西用”思想的確立
三、“中體西用”思想與清末高等教育改革
第二節(jié)“以日為師”:日本對清末高等教育的影響
一、取法日本的改革思路的形成及其原因
二、日本對清末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影響
三、癸卯學制:日本模式影響的制度化體現
第三節(jié)“中體西用”與京師大學堂的早期現代化
一、“西用”觀下的現代大學制度之發(fā)軔
二、“中體”框制下的現代大學精神之缺失
三、“中體西用”與京師大學堂現代化之“困境”
第二章德國:模式的移植與理念的本土化
——蔡元培與北京大學
第一節(jié)德國高等教育模式的輸入與影響
一、花之安的《德國學校論略》與德國教育的早期輸入
二、德國高等教育模式的移植與探索
三、《大學令》:德國大學理念制度化的初步嘗試
第二節(jié)蔡元培大學理念的形成與影響
一、教育救國:蔡元培留德之始因
二、從教育救國到學術興國:德國大學對蔡元培的影響
三、蔡元培的學術觀與中國大學的現代轉型
第三節(jié)北京大學的改造:德國大學辦學理念的實踐
一、“研究純粹學問”:大學性質的重新定位
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學辦學理念的厘定
三、“健全人格,發(fā)展個性”:大學育人觀念的轉變
第三章美國:模式的移植與理念的本土化
——郭秉文與東南大學
第一節(jié)美國大學模式在近代中國的導入
一、傳教士與美國模式的早期導入
二、留美學生群體的崛起與美國模式導入的高潮
三、《壬戌學制》:美國模式導入的標志性成果
第二節(jié)杜威的實用主義:美國大學理念的導入
一、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傳入
二、實用主義大學理念對近代中國大學的影響
第三節(jié)東南大學:美國大學辦學理念導入的成功個案
一、“社會服務站”:美國大學辦學精神的貫徹
二、責任式自治:美國大學學術自治模式的導入
三、“寓師范于大學”:美國綜合性大學辦學模式的效仿
四、“通才與專才平衡”:美國通識教育理念的實施
第四章法國:模式的移植與理念的本土化
——大學院與大學區(qū)制改革
第一節(jié)法國大學模式的特征及其“植入”
一、法國大學辦學理念與模式特征
二、民國時期法國大學模式的“植入”
第二節(jié)教育獨立思潮:大學院與大學制改革的理念支撐
一、教育獨立思潮的形成與影響
二、教育行政獨立討論與大學院、大學區(qū)制改革的構想
第三節(jié)大學院與大學區(qū)制試驗的困境與反思
一、大學院與大學區(qū)制的實施及困境
二、法國模式本土化困境:大學院與大學區(qū)制改革之反思
第五章蘇聯:模式的移植與理念的本土化
——從“全面學蘇”到兩次“教育革命”
第一節(jié)全面學蘇:蘇聯高等教育模式的“移植”
一、蘇聯高等教育模式的形成及特征
二、蘇聯高等教育模式的“全面移植”
第二節(jié)“延安”高等教育模式的形成與特征
一、延安高等教育模式的特征
二、湖南自修大學:延安模式的來源
三、實踐論與延安整風運動:延安模式的合法化
第三節(jié)兩種理念的沖突:蘇聯模式在中國的本土化困境
一、蘇聯模式與延安模式辦學理念的沖突
二、蘇聯模式在中國的本土化進程及困境
余論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