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1967年被命名為“樣板戲”的八個劇種。把每一出戲具體的背景和詳情進行配圖講解,全文又穿插了戲外一些虛構的場景,用一種歷史與現(xiàn)代結合的手法講解這種風靡一時的藝術形式。圖片還原的嚴格模式足以使不熟悉那個年代的人感到震驚,也為我們理解那個時代提供了某個標版,因為這樣的“樣板”對于80后甚至更年輕的新銳群體來說是陌生的、不可思議的體驗。這些曾在回憶中成為某種盛典的戲劇,匯集了最多的批評與喜愛。批評樣板戲與喜歡樣板戲的人正在成為一個有趣的群體。批評者一直警惕樣板戲的政治屬性,喜歡者則把樣板戲當成某種經典。而這些爭議似乎只屬于某個特定的時代或者某些特指的世界。關于樣板戲的記憶正在成為中國人無法回避的話題。在今天,那熟悉的旋律仍間或回響在我們的耳邊:或在官方的慶典舞臺上,或在民間無意的哼唱中。毫無疑問,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生活仍然與“樣板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的性質和意義錯綜復雜,讓人一時難以索解。我們無法證明那些批評者,就是某些知識分子對待“樣板戲”的真實態(tài)度,但從表面上來看,他們(與官方和一般民眾相比)似乎更傾向于否定。在某些知識分子看來,“樣板戲”往往就代表產生它的那個年代,對“樣板戲”的否定也就意味著對那個年代的否定。《革命樣板戲:1960年代的紅色歌劇》還原它,把每一出戲具體的背景和詳情進行講解,為現(xiàn)代人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提供某個角度?!陡锩鼧影鍛颍?960年代的紅色歌劇》充斥著一種懷舊的情緒,配合大量的史料性的圖片,勾起現(xiàn)代人對于那個充斥著“革命”一詞的60年代的回憶和重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