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背景與研究動機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動機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研究內容及方法 1.3.1 主要內容 1.3.2 研究范圍 1.3.3 數據與主要方法 1.3.4 研究的技術路線 1.4 貢獻與創(chuàng)新 1.4.1 研究難點 1.4.2 研究貢獻與創(chuàng)新點第2章 文獻綜述 2.1 公司中的知識 2.1.1 公司中知識的概念與性質 2.1.2 定量研究中知識的隱性性質 2.2 知識、知識轉移與跨國公司 2.2.1 知識與公司的優(yōu)勢 2.2.2 知識轉移與MNcs的優(yōu)勢 2.3 影響知識轉移的要素 2.3.1 知識特性與知識轉移 2.3.2 組織特性與知識轉移 2.3.3 環(huán)境特性與知識轉移 2.3.4 綜合性的研究 2.3.5 小結 2.4 知識轉移過程 2.4.1 溝通理論模型 2.4.2 知識螺旋模型 2.4.3 知識轉移的過程與影響知識轉移的要素 2.5 共用管理軟件策略 2.5.1 管理軟件與IT 2.5.2 供應鏈管理軟件 2.5.3 企業(yè)資源計劃軟件 2.5.4 客戶關系管理軟件 2.5.5 辦公自動化軟件 2.5.6 共用管理軟件策略 2.6 小結第3章 模型與假設 3.1 研究框架 3.1.1 概述 3.1.2 研究主要框架 3.2 理論假設構建 3.2.1 知識特性與知識轉移 3.2.2 組織角色特性與知識轉移 3.2.3 共用管理軟件與知識轉移 3.2.4 共用管理軟件的調節(jié)作用 3.2.5 共用管理軟件策略與吸收能力 3.2.6 控制變量 3.2.7 理論假設模型 3.3 小結第4章 研究方法 4.1 樣本選擇 4.1.1 概述 4.1.2 研究樣本 4.2 變量和度量 4.2.1 因變量 4.2.2 自變量 4.2.3 調節(jié)變量 4.2.4 控制變量 4.2.5 其他變量 4.3 問卷的發(fā)放與收集 4.3.1 樣本的大小 4.3.2 樣本數據的收集 4.4 小結第5章 數據分析 5.1 信度與效度分析 5.1.1 信度分析 5.1.2 效度分析 5.2 描述統(tǒng)計 5.2.1 非潛變量描述統(tǒng)計 5.2.2 潛變量描述統(tǒng)計 5.3 多元回歸分析 5.3.1 相關系數矩陣 5.3.2 回歸分析 5.4 小結第6章 論述 6.1 共用管理軟件的調節(jié)作用 6.1.1 知識特性對MNCs內知識轉移的影響 6.1.2 調節(jié)作用于知識特性對知識轉移的影響 6.1.3 動機對MNCs內知識轉移的影響 6.1.4 調節(jié)作用于動機對知識轉移的影響 6.2 吸收能力 6.2.1 吸收能力與知識轉移 6.2.2 吸收能力與共用管理軟件 6.3 其他作用機制 6.3.1 影響效應的動態(tài)變化 6.3.2 其他發(fā)現(xiàn) 6.4 小結第7章 結論 7.1 知識、知識轉移與公司優(yōu)勢 7.1.1 知識與公司優(yōu)勢 7.1.2 知識轉移與MNCs的優(yōu)勢 7.2 知識轉移及其影響要素 7.2.1 知識特性影響效應的動態(tài)變化 7.2.2 更關鍵的要素 7.2.3 共用管理軟件策略的作用 7.3 對中國企業(yè)國際化經營的借鑒意義 7.3.1 實施共用管理軟件策略 7.3.2 關注MNCs的整體績效 7.3.3 實施增進組織吸收能力的策略 7.3.4 發(fā)揮組織網絡的優(yōu)勢 7.4 小結第8章 研究貢獻與展望 8.1 研究貢獻 8.1.1 理論貢獻 8.1.2 管理實踐意義 8.1.3 研究方琺的貢獻 8.2 研究局限與未來 8.2.1 研究的局限 8.2.2 未來的研究方向附錄1 跨國公司內部知識轉移研究的調查問卷附錄2 發(fā)放調查問卷所參加展會一覽表附錄3 驗證性因子分析程序參考文獻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