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金屬學、金屬工藝熔融金屬物理初步

熔融金屬物理初步

熔融金屬物理初步

定 價:¥50.00

作 者: 蔣國昌,吳永全 著
出版社: 冶金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金屬學與金屬工藝

ISBN: 9787502457327 出版時間: 2012-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3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熔融金屬物理和冶金物理化學都是信息論冶金學的基礎部分,但兩者是有明確區(qū)別的。冶金和材料制備技術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有賴于新的知識源頭——熔融金屬物理的知識。蔣國昌和吳永全編寫的《熔融金屬物理初步》闡述了熔融金屬物理學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問題。其著眼于由微觀到介觀的金屬液電子云結構及其影響下的離子構型,概括結構因子;然后分析靜態(tài)結構因子和物性的關系,再由相關函數(shù)的理念引出各種傳輸參數(shù),并用動態(tài)結構因子歸納;說明它們之間不是相互獨立的,且在不同時空尺度中的分布規(guī)律有重要意義。同時介紹了熔融金屬氣液界面層微觀結構的新近研究成果;討論了外場在熔融金屬中可能導致的變化以及熔融金屬由淺過冷到深過冷時自發(fā)形核的試驗方法、模擬結果和理論進展,最后討論了應用激光一布里淵散射譜及相關技術研究金屬液和冶金過程可行性?!度廴诮饘傥锢沓醪健穼σ苯鸺敖饘俨牧系阮I域中的讀者,特別是研究人員,系統(tǒng)拓展熔融金屬物理方面的知識有啟蒙作用。

作者簡介

暫缺《熔融金屬物理初步》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1 金屬的電子云結構
1.1 Brillouin區(qū)和Fermi面的概念
1.2 自由電子模型和準自由電子模型
1.2.1 Drude—Lorentz經(jīng)典理論
1.2.2 Sommerfeld模型
1.2.3 NFE模型概要
1.3 固態(tài)金屬中電子的能帶理論
1.3.1 三個基本假設
1.3.2 Bloch定理
1.3.3 能帶結構概念
1.3.4 能帶特點的分析——微擾法
1.3.5 有效勢場
1.3.6 密度泛函理論(DFT)基礎上的能帶計算
1.4 金屬熔體中電子態(tài)密度計算
1.4.1 Green函數(shù)法
1.4.2 由散射勢計算電子態(tài)密度
1.4.3 電子態(tài)密度的一些計算結果
1.5 靜態(tài)屏蔽效應和介電函數(shù)
1.5.1 Hartree近似
1.5.2 Thomas—Fermi近似
1.5.3 引入交換能與相關能后Thomas—Fermi近似的修正
1.5.4 Singwi/Tosi/Ichimaru的方法
1.6 交換勢與相關勢
附錄1.1 Green函數(shù)概論
附錄1.2 贗勢
附錄1.3 本征值和本征矢量
附錄1.4 電子束被散射的行為
參考文獻
2 金屬的離子構型
2.1 金屬鍵
2.2 離子構型的表征——靜態(tài)結構因子S(q)
2.2.1 靜態(tài)結構因子和偶相關系數(shù)
2.2.2 S(g)的另一種解釋
2.2.3 總相關函數(shù)和直接相關函數(shù)
2.2.4 s(g)的模型計算
2.3 金屬的狀態(tài)方程及離子間勢能
2.3.1 單原子熔體的狀態(tài)方程
2.3.2 離子間勢能
2.3.3 純金屬中背景勢與有效偶勢的分離
2.3.4 溝通微結構和熱力學的橋——配分函數(shù)
2.4 靜態(tài)結構和物性的關系
2.4.1 熱容
2.4.2 恒溫壓縮率及聲速
2.4.3 金屬的內聚能和晶格自由能
2.5 二元合金中的偏結構因子
2.5.1 原子-原子偏結構因子
2.5.2 粒數(shù)-粒數(shù)、粒數(shù)-濃度、濃度-濃度偏結構因子
2.5.3 離子-離子、離子-電子、電子-電子偏相關函數(shù)
2.6 偶分布函數(shù)和偶相關函數(shù)
2.6.1 基本概念
2.6.2 三體相關關系
2.6.3 四體相關關系
2.7 用結構因子和偶相關函數(shù)討論金屬熔體的結構特點
2.8 用MD/MC模擬研究結構因子
參考文獻
3 金屬熔體中的動態(tài)結構因子
3.1 空間、時間的幾個尺度
3.2 相關函數(shù)
3.2.1 概述
3.2.2 密度自相關函數(shù)
3.2.3 速度自相關函數(shù)
3.2.4 粒子流自相關函數(shù)
3.2.5 頻率因子加合規(guī)則
3.2.6 Green-Kubo關系
3.3 起伏-耗散理論
3.3.1 耗散系數(shù)
3.3.2 記憶函數(shù)
3.3.3 線性響應
3.4 流體力學極限下的集約行為
3.4.1 由流體力學基本方程導出的s(q,□)
3.4.2 Hubbard/Beeby理論
3.5 由流體力學極限向分子動力學區(qū)擴展時的集約行為
3.5.1 基于擴展Langevin方程的分析
3.5.2 黏彈性理論
3.5.3 過渡金屬液中集約行為的模擬研究
3.6 單粒子動力學
3.7 純金屬的雙組元理論
3.7.1 運動方程
3.7.2 縱向流體力學
3.7.3 質量一電荷密度響應函數(shù)
3.7.4 熱力學平衡時的規(guī)律
3.8 二元合金中的流體力學
3.8.1 二元合金中的流體力學基本方程
3.8.2 質量-濃度動態(tài)結構因子
3.9 動態(tài)結構因子的測定
參考文獻
4 離子遷移
4.1 擴散和自擴散
4.1.1 擴散系數(shù)和動態(tài)結構因子的關系
4.1.2 二元合金中兩組元間的互擴散
4.1.3 合金中無相互作用的兩種溶質間的互擴散
4.1.4 擴散的微觀機制
4.2 黏度
4.2.1 黏度的物理意義
4.2.2 黏彈性模型
4.2.3 過渡金屬液中黏度的模擬研究
4.2.4 Kramer理論的引用。
4.3 表面張力
4.3.1 熱力學概念
4.3.2 基于局域自由能密度的方法
4.3.3 基于各向異性偶勢和偶相關函數(shù)的討論
4.3.4 基于直接相關函數(shù)的方法
4.3.5 表面層的構筑涉及離子的遷移
4.3.6 基于非均勻電子云理論的模型
4.3.7 純金屬表面層結構的實驗研究
4.3.8 二元合金的表面層
4.4 空穴濃度及其形成能
4.4.1 空穴的平衡濃度
4.4.2 空穴形成能
4.5 重要的命題
4.5.1 空穴瞬間分布圖
4.5.2 BS譜
4.5.3 初生脫氧產(chǎn)物自發(fā)形核過程研究的思考
參考文獻
5 外場作用下的物性
5.1 電子的行為
5.1.1 自由電子的遷移
5.1.2 固態(tài)金屬中電子運動的半經(jīng)典模型
5.1.3 靜電場中電子的運動
5.1.4 恒磁場中電子的運動
5.1.5 Landau能級和Zeeman分裂
5.2 電導率
5.2.1 自由電子的電導率
5.2.2 電子被散射對電導率的影響
5.2.3 交變電場下的電導率
5.2.4 用結構因子討論電導率和介電系數(shù)
5.2.5 電場一磁場耦合作用下的電阻率
5.2.6 合金的電導率
5.3 熱導率
5.4 液態(tài)合金中離子的電遷移及熱致擴散
5.5 磁化率
5.5.1 電子的軌道磁矩
5.5.2 原子的磁性
5.5.3 磁場中的原子
5.5.4 固體磁性概述
5.5.5 載流子的磁效應
5.5.6 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等對磁化率的影響
5.5.7 Knight位移
5.5.8 3d過渡金屬和合金的磁性
5.5.9 討論:強靜磁場在冶金與材料制備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6 金屬凝固時自發(fā)形核的實驗研究和模擬結果
6.1 晶核萌發(fā)的四個尺度
6.2 淺過冷時的自發(fā)形核
6.2.1 淺過冷時小簇-核胚-晶核的轉化過程
6.2.2 若干模擬研究結果
6.3 由淺過冷到深過冷的變化
6.4 由形核到相分離
附錄6.1 局域中離子構型的辨識
附錄6.2 Wigner 3j symbol
參考文獻
7 金屬凝固過程中自發(fā)形核的理論
7.1 淺過冷條件下的自發(fā)形核問題
7.1.1 傳統(tǒng)形核理論的要點
7.1.2 Vinet等的工作
7.2 凝固過程自發(fā)形核的場論
7.2.1 Ising模型/平均場理論/Landau自由能
7.2.2 亞穩(wěn)態(tài)的場論
7.2.3 失穩(wěn)區(qū)及其近傍的動態(tài)結構因子
7.3 自發(fā)形核的密度泛函理論
參考文獻
8 金屬凝固態(tài)顯微形貌的描述
8.1 漸變界面的概念
8.2 相/場理論要點
8.3 漸變界面模型
參考文獻
9 應用光散射研究熔融金屬動力學的若干問題
9.1 常規(guī)的激光Brillouin譜
9.1.1 概論
9.1.2 譜儀
9.1.3 表面譜測定
9.1.4 動態(tài)光散射(DLS)
9.1.5 磁振子所致的BS譜
9.2 受激的LBs(S—LBS)
9.2.1 SBG
9.2.2 ISBS和ISTS
9.3 冶金傳輸研究中應用光散射及相關測試方法的可行性討論
9.3.1 可望用于選礦等資源綜合利用工程研究的測試方法
9.3.2 用于高溫冶金傳輸研究的測試方法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