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眾多的主講人中,鮑鵬山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既有深厚的學養(yǎng),又有豐厚的人生積淀(曾在青藏高原磨煉了17年)。他為人本色、坦率、真誠,遇事不掩飾、不做作、不回避。他快人快語,詼諧幽默,富有豪邁之氣;其文字極富張力,冷峻中有熱度,理性中有激情,常識中有升華。他無論說話,還是寫作,都不兜圈子,善于直達事物本質。這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品格。此非品性淳厚,胸有丘壑,且富有見識者,不能如此?!鄂U鵬山品水滸》源于《鮑鵬山新說〈水滸〉人物》系列電視節(jié)目,是在《鮑鵬山新說〈水滸〉》(一、二)圖書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全書共62萬多字,內容極其豐富。紅旗出版社此次出版將其合二為一,統(tǒng)一體例,同時查漏補缺,修正錯誤;并以《鮑氏心語》形式,來凸顯作者的睿智評說——因為這正是其品讀《水滸》的精華所在。一部《水滸》大書,古往今來,仁智互見,莫衷一是。鮑鵬山品讀《水滸》,獨辟蹊徑,獨樹一幟。他從文化、制度、人性等角度解讀《水滸》,少講情節(jié),多講細節(jié);少說是什么,多講為什么。他從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宋江等人入手,突破了對《水滸》故事情節(jié)的簡單復述,讀出了藏于故事背后無比豐富的人性內涵、文化內涵和思想內涵,讀出了新的角度、新的觀點和新的精彩。顯然,與明末清初文學家、批評家金圣嘆、明代思想家李贄等人主要限于從道德層面來臧否《水滸》人物相比,《鮑鵬山品水滸》就顯得開闊、厚重而深刻,不啻是《水滸》評論方面的重大突破。所以,讀《水滸》是人生一大快事,讀《鮑鵬山品水滸》更是人生一大快事。人們不僅能夠從中獲得足夠的審美愉悅,而且,還可以從中汲取人性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