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最早是由哲學家艾思奇提出來的。艾思奇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在中國實踐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造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有新的貢獻。艾思奇在《論中國的特殊性》中指出,“能在一定的具體環(huán)境之下實踐馬克思主義,在一定國家的特殊條件下來進行創(chuàng)造馬克思主義的事業(yè)。這里就一定有‘化’的意思,也就有‘創(chuàng)造’的意思”。后來毛澤東進一步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涵義,毛澤東說:“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解決的問題。”再往后,鄧小平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就是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綜合艾思奇、毛澤東和鄧小平的觀點,他們所講的中國化,包含了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幾重涵義。用這樣的觀點來看待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中國化,它應該包括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知識的本土化、研究對象的現(xiàn)實化和路徑方法的多元化。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知識的本土化,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的法學理論符合中國的國情,突破原有的體系和內容,成為和中國本土的法律現(xiàn)實相一致的體制和理論。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研究對象的現(xiàn)實化,就是要使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研究,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面向實際,能夠為中國的法制建設提供指導。反對本本主義、反對教條主義,真正使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建立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