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jié)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一、選題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文獻回顧及評述
一、政府教育支出理論
二、財政分權理論
三、公共選擇理論
四、簡要評述
第三節(jié)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內容及框架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新點及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一、創(chuàng)新點
二、研究不足及有待研究的問題
第五節(jié) 相關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政府職能與事權、財權的配置
第一節(jié) 公共產品的層次劃分及其有效供給
一、公共產品的層次劃分
第二節(jié) 政府職能與事權財權的劃分
一、政府與市場的職能劃分
二、各級政府財權和事權的劃分
三、我國各級政府間的稅收安排
第三節(jié) 政府義務教育的投入責任及我國義務教育分擔機制
一、政府義務教育投入責任的劃分
二、我國義務教育的分擔機制
第三章 我國財政分權制度的歷史變遷及國外教育財政的經驗總結
第一節(jié) 我國財政分權及教育財政分權的制度變遷
一、“高度集中、統(tǒng)收統(tǒng)支”的階段(1950~1952年)
二、“條塊結合、塊塊為主”的階段(1954~1957年)
三、劃分收支、總額分成階段(1958~1979年)
四、劃分收支、分級包干階段(1980~1993年)
五、分稅制財政體制階段(1994年至今)
第二節(jié) 國外義務教育財政體制
一、單一制國家--日本現行的教育財政
二、聯邦制國家--美國的教育財政
三、國外教育財政的經驗總結
第三節(jié) 我國教育財政存在的問題與根源
一、我國目前教育財政支出體制中存在的問題
二、教育財政問題的根源
第四章 財政分權與我國義務教育支出的實證分析
第一節(jié) 教育經費指標的選取與度量的界定
一、教育經費指標的選取與來源
二、教育經費“差距”的統(tǒng)計度量
第二節(jié) 政府教育支出的規(guī)模與結構
一、普通小學教育經費的規(guī)模及差異
二、初級中學教育經費的規(guī)模及差異
三、農村教育經費投入規(guī)模及差距
四、小結
第三節(jié) 財政分權與義務教育支出的實證分析
一、理論框架與模型的設計
二、模型的檢驗與結果分析
三、主要結論
第五章 財政分權與義務教育支出的效率評價
第一節(jié) 效率理論內涵及判斷標準
一、效率的一般界定及判斷標準
二、政府教育支出效率及構成
第二節(jié) 我國政府義務教育支出的效率評價
一、DEA數據包絡線的方法與指標設計
二、模型的結果與分析
三、結論
第三節(jié) 財政分權對義務教育支出效率的影響
一、模型的設計和數據指標的選取
二、模型的檢驗與分析
三、結論
第六章 教育財政轉移支付與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
第一節(jié) 轉移支付的一般界定
一、轉移支付的定義、目標和原則
二、政府義務教育轉移支付的類型及其經濟效應
三、不同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類型的應用
第二節(jié) 中國教育轉移支付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的現狀
二、中國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存在的問題
三、國外義務教育轉移支付模式
第三節(jié) 義務教育轉移支付的制度設計
一、教育轉移支付的條件和指標選擇
二、“缺口補助”公式的設計
三、轉移支付數值的模擬
四、完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議
第七章 結論與政策討論
第一節(jié)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
第二節(jié) 政策建議
附錄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