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將《詩經》305首詩全部譯注。每首詩前皆有導言式小序。原詩居左,譯詩在右,便于對照。詩后有注,多數(shù)注后有說明文字,力求多角度、全方位介紹原作。 二、為保持《詩經》的完整結構,對《毛詩》目錄中六首有目無辭的“笙詩”表示尊重,本書將其也列于目錄。 三、本書原文基本以朱熹《詩集傳》為準,也參照了各種原著版本,力求精準反映原著風貌。為方便讀者閱讀理解,對原著標明標點,并根據個人的理解對部分原著的章句組合有所調整。 四、本書譯詩力求明晰流暢、朗朗上口,音韻鏗鏘,以鮮活的語言形式表現(xiàn)原著的深厚意蘊、歌詞形式及韻文特色。對有些詩的人物角色定位、藝術表現(xiàn)形式(特別是音樂特征)有簡括標示。如標出“引唱”“對唱”“領唱”“合唱”“男唱”“女唱”等點睛短語。這些短語用括號表示與譯文的區(qū)別。 五、本書注釋以詞為主,兼有句解、引證及簡論。字的注音兼用拼音注和漢字注。原則上使用簡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