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湯達(1783—1842),本名亨利·貝爾。法國19世紀杰出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生于法國格勒諾布勒城。他早年喪母。父親是一個有錢的律師,信仰宗教,思想保守,司湯達在家庭中受到束縛和壓抑,從小就憎惡他父親。1799年,司湯達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當地的中心學校,來到巴黎,在軍部謀到一個職務。從此,他跟隨拿破侖的大軍,參加了戰(zhàn)爭。直到1814年,拿破侖垮臺,波旁王朝復辟,司湯達被“掃地出門”,他才不得已離開巴黎,僑居意大利的米蘭,在那里讀書、寫作,并且與意大利的革命黨人交往密切。1830年:代表作長篇小說《紅與黑》問世,、司湯達開創(chuàng)了后世“意識流小說”、 “心理小說”的先河,被后人譽為“現(xiàn)代小說之父”。羅新璋,一九三六年生于上海,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在外文局《中國文學》雜志長期從事中譯法文學翻譯工作。編有《翻譯論集》、《吉文大略》。撰有《我國自成體系的翻譯理論》、《中外翻譯觀之“似”與“等”》、《錢鐘書的譯藝談》等。譯有《特利斯當與伊瑟》、《列那狐的故事》、《栗樹下的晚餐》、《紅與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