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1830—1904),字聲甫,號叔平,又號瓶廬,晚號松禪,江蘇常熟人。咸豐六年(1865)狀元,授修撰。同治、光緒兩朝,皆值弘德殿為帝師,官至協辦大學士,刑部、工部、戶部尚書。光緒八年后,兩任軍機大臣。戊戌時,因贊同康有為等實行新法,受守舊派所忌去職。戊戌政變后,又受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處分。宣統(tǒng)元年(1909),詔追復原官,謚文恭。詩清雋,所作以有關書畫金石之作為最工,時于其中發(fā)抒悲情。文近桐城派,詩近西江派,書畫自成一派。有《瓶廬詩稿》、《瓶廬叢稿》等??涤袨椋?858—1927),初名祖治,字廣廈,號長泰,又號更生,廣東南海人。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1895年進士,授工部主事。適值《馬關條約》簽訂,因聯合各省舉人“公車上書”,請求拒和、遷都、變法。旋于同年5月29日,上書言自強雪恥四策(即:富國、養(yǎng)民、教士、練兵)。1898年,光緒帝“詔定國是”,宣布變法,命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許專折奏事。政變發(fā)生后,康有為流亡國外,蹤跡遍亞、美、歐、非各洲,組織?;庶h會,主張君主立憲。文學成就主要在散文、詩歌方面。散文創(chuàng)作以長篇奏折、較短雜文和長篇游記居多,表現了作者改革政治的主張,抨擊政治的腐敗。論點明確、論據有力,敢于直言,毫無顧忌。短文往往散體中雜以排偶,善于用形象筆墨刻畫人物、事態(tài)及抽象的事物。詩作深受杜甫影響,憂時傷國,題材廣泛,境界恢弘,想象神奇,具有浪漫主義特色。著作輯為《康有為詩文選》、《康南海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