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發(fā)自內心地理解人生哲學
人類心靈之永恒追求
令心靈寧靜并非逃避生活
在內心中自我交流和反省
心理學的撫慰
我們得之于宗教的精神財富
分裂和聯(lián)合:新的人生觀
調劑寧靜心靈的兩種方法
異曲同工的宗教與心理學
第二章 從心理學角度追尋善與惡的根源
原罪和懺悔:病態(tài)的道德觀
對善惡動機的精神分析
將壓抑在心底的沖動釋放出來
宗教懺悔的片面性
心理沖突發(fā)生根源的探究
幼稚的道德觀的入侵
用訴說的方式來將內心的壓力緩解
第三章 學會正確地愛自己是第一要務
自愛并非自私
自我實現務必終其一生而努力
導致幼稚行為的心理基礎
自卑感源于對自我的憎恨
放棄其實旨在得到
勇敢地接受自己
愛的無限潛能就包含在人性中
第四章 人類對愛充滿無限的渴求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賴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模仿
不要假借愛的名義去恨
所有都因為愛而生
愛是完整人格的一部分
大愛借助于寬容表現出來
寬容是自由的堡壘
宗教教義中的愛和恨
第五章 將恐懼和焦慮的情緒消除
適度恐懼的正面作用
病態(tài)的恐懼感
恐懼感的心理根源
告別孩童時代的情感
正確地將自身的恐懼加以克服
恐懼于經濟問題
在信仰中克服恐懼
第六章 消除悲痛的步驟
當所愛之人離開我們遠去
適當地將自己的悲痛宣泄出來
消除悲痛的三條原則
情感不成熟的人
將不必要的負罪感消除
超越痛苦的良方就是宣泄
要告訴孩子真相
擁有直面現實生活的勇氣
第七章 生命短暫的有益啟示
死亡也是生活的朋友
高高興興地接受命運的歸宿
生命的終極目標
第八章 人類應該以何為信仰
信仰上帝的根基
個人信仰的演變過程
具有自由選擇權的人
人類從宇宙獲得的偉大啟示
美國人所要塑造的上帝觀
第九章 心靈的永恒歸宿-寧靜
從兩種角度去探求內心
心理分析的樂觀導向
多重性格的復雜性
呼吸英雄的空氣
疏通堵塞靈魂的通道
讓心靈得以重歸寧靜的重要法則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