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常見含硫氣體及其硫含量
1.1.1 天然氣
1.1.2 煤田氣
1.1.3 石油加工副產氣
1.1.4 油制氣
1.1.5 煤炭加工生成氣
1.1.6 排出氣
1.2 氣體的質量標準
1.2.1 天然氣管道輸送標準
1.2.2 天然氣的質量標準
1.2.3 車用壓縮天然氣質量標準
1.2.4 食品CO
1.2.5 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
1.3 工業(yè)過程對原料氣硫含量的要求
1.4 氣體排放標準
1.4.1 綜合排放標準
1.4.2 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1.4.3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1.4.4 煉焦化學工業(yè)排放標準
1.4.5 工業(yè)爐窯SO2排放標準
1.4.6 水泥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1.4.7 硫生產裝置SO2排放標準
1.4.8 惡臭氣體排放標準
1.4.9 煤炭工業(yè)污染物排放標準
第2章 干法脫硫
2.1 活性炭法
2.1.1 基本原理
2.1.2 吸附法脫硫
2.1.3 催化氧化法脫硫
2.1.4 商品活性炭
2.1.5 改質(性)活性炭脫硫
2.1.6 活性炭脫硫工業(yè)裝置
2.2 氧化鐵(氫氧化鐵)法
2.2.1 氧化鐵的熱力學狀態(tài)
2.2.2 脫硫模型及化學反應
2.2.3 脫硫反應的化學平衡及氣體凈化度
2.2.4 脫硫反應動力學
2.2.5 脫硫過程影響因素及工藝條件
2.2.6 脫硫劑
2.2.7 工業(yè)裝置
2.3 分子篩法
2.3.1 分子篩的化學組成及物理結構
2.3.2 分子篩的特性
2.3.3 固定床脫硫傳質模型
2.3.4 脫H2S
2.3.5 脫有機硫
2.3.6 影響分子篩脫硫的主要因素
2.3.7 分子篩的再生
2.3.8 商品分子篩的理化參數
2.3.9 典型工藝
2.4 氧化錳法
2.4.1 化學反應
2.4.2 脫硫試驗
2.4.3 影響因素及工藝條件
2.4.4 氧化錳脫硫劑的再生
2.4.5 脫硫劑的理化數據及使用條件
2.4.6 氧化錳脫硫工業(yè)裝置
2.5 氧化鋅法
2.5.1 脫硫化學反應
2.5.2 脫硫反應的化學平衡與氣體凈化度
2.5.3 反應動力學
2.5.4 吸收H2S傳質模型
2.5.5 影響因素及主要工藝條件
2.5.6 脫硫劑
2.6 有機硫加氫
2.6.1 加氫過程化學反應
2.6.2 加氫反應的化學平衡
2.6.3 加氫反應熱效應
2.6.4 加氫反應動力學
2.6.5 鈷鉬催化劑
2.6.6 鎳鉬催化劑
2.6.7 鐵鉬催化劑
2.6.8 商品催化劑的理化性能及使用條件
2.7 COS、CS2水解
2.7.1 水解化學反應
2.7.2 水解反應的化學平衡
2.7.3 COS水解動力學
2.7.4 常溫水解催化劑的活性與使用條件
2.7.5 EH 2中溫耐硫水解催化劑
2.7.6 T82 24,γ24型COS水解催化劑
2.7.7 QSJ 01型催化劑
2.7.8 COS水解催化劑理化數據及使用條件
2.8 組合精脫硫工藝
2.8.1 高溫加氫型組合精脫硫工藝
2.8.2 中溫加氫型組合精脫硫工藝
2.8.3 常溫水解型組合精脫硫工藝
2.8.4 JTL 4常溫精脫硫工藝
2.8.5 JTL 5常溫精脫硫工藝
2.8.6 JTL 6常溫精脫硫工藝
2.8.7 精脫硫工業(yè)裝置
第3章 濕式氧化法脫硫化氫
3.1 氨水液相催化法(PeroxProcess)
3.1.1 脫硫過程化學反應
3.1.2 化學平衡
3.1.3 吸收動力學
3.1.4 衢州化工廠脫硫裝置
3.2 改良ADA法(Stretford)
3.2.1 基本原理
3.2.2 影響因素及主要工藝條件
3.2.3 工業(yè)脫硫裝置
3.2.4 工業(yè)脫硫塔
3.3 栲膠法
3.3.1 基本原理
3.3.2 影響因素和工藝條件
3.3.3 工業(yè)裝置
3.3.4 討論
3.4 KCA法
3.4.1 基本原理
3.4.2 工業(yè)裝置
3.5 絡合(螯合、配合)鐵法
3.5.1 CT絡合鐵法
3.5.2 MCS法
3.5.3 Lo Cat法
3.5.4 Sulfint法
3.5.5 SulfintHP工藝
3.5.6 FD法
3.5.7 HEDP NTA絡合鐵法(FHN法)
3.5.8 ISS法
3.5.9 檸檬酸鐵法
3.5.1 0Sulferox法
3.5.1 1DDS法
3.6 PDS法
3.6.1 酞菁鈷及催化劑
3.6.2 脫硫脫氰化學反應
3.6.3 影響因素及工藝條件
3.6.4 工業(yè)裝置
3.7 888法
3.7.1 催化劑企業(yè)標準
3.7.2 催化劑物化性質
3.7.3 脫硫過程化學反應
3.7.4 影響因素
3.7.5 工業(yè)裝置
3.7.6 888配方溶液脫硫裝置
3.8 MSQ法
3.8.1 脫硫液中各組分的作用
3.8.2 脫硫液的性能
3.8.3 脫硫過程化學反應
3.8.4 影響因素及工藝條件
3.8.5 半水煤氣脫硫裝置
3.9 萘醌法
3.9.1 化學反應
3.9.2 影響因素、工藝條件
3.9.3 焦爐氣脫硫脫氰裝置
3.1 0茶多酚(茶灰)法
第4章 物理溶劑法脫硫
4.1 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NHD)
4.1.1 溶劑的理化性能
4.1.2 脫硫過程熱力學
4.1.3 影響因素及工藝條件
4.1.4 工業(yè)裝置
4.2 低溫甲醇洗(Rectisol)
4.2.1 甲醇及其水溶液的理化性質
4.2.2 甲醇脫酸氣的熱力學基礎
4.2.3 吸收動力學
4.2.4 低溫甲醇洗工藝過程
4.2.5 影響因素及工藝條件
4.2.6 工業(yè)裝置
第5章 物理化學法脫硫
5.1 砜胺法
5.1.1 溶劑、溶液的理化性質
5.1.2 脫酸氣的基本反應
5.1.3 酸氣在砜胺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5.1.4 砜胺溶液的分壓
5.1.5 主要影響因素及工藝條件
5.1.6 某脫硫廠天然氣脫硫裝置
5.1.7 環(huán)丁砜——MDEA工藝
5.2 常溫甲醇洗
5.2.1 CFID溶液的理化性質
5.2.2 模型試驗
5.2.3 工業(yè)裝置
5.2.4 某化肥廠水煤氣凈化裝置
第6章 胺法脫硫
6.1 乙醇胺法
6.1.1 醇胺的理化數據
6.1.2 基本反應
6.1.3 H2S在MEA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6.1.4 氣體凈化度極限
6.1.5 貧液中殘余CO2含量
6.1.6 吸收塔溫度分布
6.1.7 吸收H2S、CO2的反應熱
6.1.8 吸收速度
6.1.9 影響因素及主要工藝條件
6.1.1 0工藝流程
6.1.1 1腐蝕與防護
6.1.1 2溶液變質與復活
6.1.1 3發(fā)泡與消泡
6.1.1 4天然氣脫硫裝置
6.2 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及其配方溶液
6.2.1 MDEA及其水溶液的性質
6.2.2 脫H2S、CO2的化學反應
6.2.3 H2S、CO2的化學平衡
6.2.4 H2S、CO2、乙硫醇的溶解度
6.2.5 熱效應
6.2.6 工藝流程
6.2.7 影響因素及工藝條件
6.2.8 主要設備
6.2.9 運行中的問題
6.2.1 0工業(yè)裝置
6.2.1 1MDEA配方溶液
第7章 克勞斯(Claus)法
7.1 原始克勞斯法
7.2 改良克勞斯法
7.2.1 酸氣燃燒及反應熱回收
7.2.2 H2S的催化轉化與COS、CS2水解
7.2.3 硫冷凝及分離回收
7.2.4 裝置占地面積
7.2.5 某脫硫廠Claus裝置(直通式,兩級轉化)
7.2.6 某煉油廠硫黃回收裝置
7.3 延伸克勞斯
7.3.1 富氧克勞斯
7.3.2 超級克勞斯(SuperClaus)工藝
7.3.3 超優(yōu)克勞斯
7.3.4 冷床吸附法,CBA工藝
7.3.5 ULTRA工藝
7.3.6 Selectox選擇氧化法
7.3.7 燒氨型克勞斯法
7.3.8 MCRC法
7.3.9 ClinsulfDO工藝
7.3.1 0ClinsulfSDP工藝
第8章 尾氣處理
8.1 還原類克勞斯尾氣處理工藝
8.1.1 克勞斯尾氣的加氫還原
8.1.2 還原氣的處理
8.2 低溫克勞斯尾氣處理工藝
8.2.1 薩弗林(Sufreen)法
8.2.2 液相催化法(IFP)
8.3 氧化類尾氣處理工藝
8.3.1 尾氣灼燒
8.3.2 尾氣吸收工藝
8.4 尾氣焚燒
8.4.1 基本原理、工藝流程
8.4.2 焚燒爐
8.4.3 估計煙道氣的地面水平最高濃度的列線圖
8.4.4 尾氣合格排放的預測
第9章 脫二氧化硫
9.1 氨法
9.1.1 脫硫液的性質
9.1.2 化學反應
9.1.3 化學平衡
9.1.4 傳質模型及動力學
9.1.5 有關物質的溶解度
9.1.6 影響因素及工藝條件
9.1.7 氨法脫SO2的工藝過程
9.2 有機胺法
9.2.1 芳胺的性質
9.2.2 索菲汀法
9.2.3 阿薩科(Asarco)法
9.2.4 Cansolv法
9.3 濕式鈣法
9.3.1 石灰石
9.3.2 石灰
9.3.3 SO2吸收
9.3.4 亞硫酸鈣的氧化
9.3.5 脫硫產物的回收
9.3.6 脫硫工藝
9.3.7 吸收液的制備
9.3.8 石膏烘干
9.3.9 脫硫添加劑
9.3.1 0主要設備
9.3.1 1運行中的問題
9.4 鈉(鉀)堿法
9.4.1 Wellman Load法
9.4.2 雙堿法
9.5 檸檬酸鹽法
9.5.1 化學反應
9.5.2 相平衡
9.5.3 動力學
9.5.4 影響因素及工藝條件
9.5.5 工業(yè)裝置
9.6 活性焦法
9.6.1 化學反應
9.6.2 工藝流程
9.6.3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9.6.4 工業(yè)裝置
9.6.5 改質活性焦
9.7 精脫SO
9.7.1 EAC 4型H2S、SO2精脫硫劑
9.7.2 CT17 1脫硫劑
第10章 生物脫硫
10.1 生物脫H2S的機理
10.2 Shell Paques工藝
10.2.1 脫H2S的化學反應
10.2.2 生化反應
10.2.3 工藝流程
10.2.4 應用范圍
10.2.5 特點
10.2.6 應用實例
10.3 Bio SR工藝(生化鐵酸性水溶液催化法)
10.3.1 原理
10.3.2 工藝流程
10.3.3 生物催化氧化脫H2S動力學
10.3.4 T.F菌氧化Fe2+反應動力學
10.3.5 影響因素及工藝條件
10.3.6 特點
10.4 生化鐵堿溶液催化法
10.4.1 工藝流程
10.4.2 主要設備
10.4.3 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