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所學校都是一個奇跡
第一章 給自己的經驗命名:傳達“價值”
事物命名以前,所呈現(xiàn)的總是一片雜糅,沒有邊界。借助于命名,可以將自我與他我區(qū)分,也可以對事物有更清晰的理解??ㄎ鳡栔赋觯喝说耐怀鎏卣?,人與眾不同的標志,既不是他的形而上學本性,也不是他的物理本性,而是人的勞作。正是這種勞作,正是這種人類活動的體系,規(guī)定和劃定“人性”的圓周。這里的勞作是指包括命名造句在內的“符號活動?!苯o高效教學經驗命名,意味著對“日常經驗”的系統(tǒng)分析和整理,集中表達我們的“思想”。伽達默爾指出:我們在語詞中思想,而思想就是自己思想某物。給高效教學經驗命名,有利于“區(qū)分”、“標志”各種不同的經驗,有利于傳達特定的價值追求,有利于發(fā)揮命名的“記憶”價值,增強認同感,推動教學實踐的開展。因此,一個命名往往意味著一種態(tài)度,演繹著我們的夢想和追求,也表達著我們對教學實踐的一種判斷。
經驗1:“一頁紙教學法”:切實“減負增效”的教學實驗
經驗2:“L-O-V-E”教學法:“愛的課堂”的四個關鍵詞
經驗3:“O”形教學:基于“關愛教育”理念的課堂教學改革
第二章 尋找經驗的理論痕跡:直覺與想象力
理論、經驗與實踐是“來往穿梭”的。一方面,經驗隱含著理論。理論來源于實踐,是實踐的抽象概括,但是實踐并不能直接產生理論,需要借助于主體的認知圖式的再現(xiàn)、改造和建構;同時這個過程又需要理論支撐,用相關概念、公理和法則對經驗材料進行深度加工。可見,經驗是構成理論的邏輯基礎,是對理論的“支持”和“彰顯”,理論的建構和檢驗依賴于經驗;同時,經驗可以不斷充實和豐富理論,也可以修改和顛覆理論,使理論呈現(xiàn)不同的“框架”。另一方面,理論預示著經驗。它預示經驗的產生,參與經驗的建構,對經驗進行解釋和評價。創(chuàng)造自己的高效教學經驗需要選擇恰當?shù)睦碚撟鳛橹?,接受理論的驗證,并將理論內化為自身的組成部分。以理論的方式看待日常教學,是一種探索真理的求真思維、尊重事實的求實思維、自我揚棄的批判思維和超越現(xiàn)狀的創(chuàng)新思維。
經驗4:類結構教學:“教師少教而學生可以多學”的藝術
經驗5:遷移教學法:“教是為了不教”的實現(xiàn)
經驗6:晉元實驗:基于“選擇教育”理念的教學改革
第三章 他者經驗的視界:必要的借鑒
第四章 開發(fā)操作的載體:“少即是多”的力量
第五章 建構“框架”或“體系”:增強“畫面感”
第六章 高效教學經驗的“生長”:堅持即美德
后記 精彩自已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