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注重的是山東旅游的“文化”內涵。這是《山東文化旅游指南》編寫者們著力做出的又一有益探索,也是《山東文化旅游指南》的又一鮮明特色。號稱齊魯文化發(fā)祥之地的山東省,地理位置獨特,歷史文化悠久,旅游資源豐厚。此書的編寫,就是試圖立足于完整、深入地開掘并展現山東旅游資源的深厚文化底蘊,把山、河、湖、海這樣一些旅游資源和山東傳統(tǒng)文化結合起來,盡力使自然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融為一體,以全面地介紹山東旅游名勝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旅游的特色與方法、途徑,相信這無論是對于旅游,還是對于旅游研究,都應該是有益的。本書采用的是以文化為經、以景物為緯的編寫思路與方法。實際上,也不難看出《山東文化旅游指南》10章可以分為文化篇、資源篇、體驗篇三個部分的結構設計。首先從地理歷史、文化含量、旅游開發(fā)等方面對山東旅游資源作了概述,然后再分門別類地講述文化旅游的許多亮點和熱點,最終落實到各個景地、景區(qū)、景點上,可謂巨細無遺、相得益彰。其中,我覺得最值得關注的是“名景名線”。因為,這樣的講述已經超越了通常旅游的狹隘思路.用文化的“名線”把許多“名景”有機地串聯在了一起,這就不僅可以告訴旅游者哪些地方值得觀賞,而且從文化蘊蓄上引導旅游者去領略這些地方為什么值得觀賞,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很好地體現了《山東文化旅游指南》的編寫意圖。根據文化學的觀點,人都是文化的產物,人也在繼承之中不斷地創(chuàng)造文化。旅游的本質也在于此。目前,山東的旅游產業(yè)尚處于開發(fā)的初創(chuàng)時期,有許多的事情等待著人們去做。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山東文化旅游指南》的編寫,力求為山東旅游理出一個大的文化思路,這無疑是值得肯定、值得加以贊賞的。但也毋庸諱言,要想把這樣的思路理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山東文化旅游指南》書稿的結構、繁簡、行文等方面看,都還存在著某些不足,有待于再版時作出進一步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