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Ⅰ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1.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和本質屬性
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
3.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
法理學
1.馬克思關于法的本質的基本觀點
2.價值判斷與事實判斷的區(qū)別
3.法的起源的各種學說
4.法的特征
5.法產生的根源和法產生的主要標志
6.法的規(guī)范作用的分類
7.法的社會作用
8.法的價值種類和沖突的解決
9.法律原則的分類
10.法律規(guī)則的分類
11.法律原則的適用條件
12.法律規(guī)則與法律原則的區(qū)別
13.法律規(guī)則與語言、法律條文的關系
14.權利與義務的分類
15.權利和義務的相互聯(lián)系
16.法的淵源的分類
17.法律部門的含義
18.法的效力的分類
19.法的生效時間和法終止生效的時間
20.法律關系
21.法律責任競合的特點
22.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和免責條件
23.立法基本原則
24.執(zhí)法的特點
25.司法的特點
26.當代中國司法的原則
27.違法的構成要件
28.國家法律監(jiān)督體系和社會法律監(jiān)督體系
29.法律解釋的種類和方法
30.法律解釋的四個特點
31.當代中國法的解釋權限劃分
32.民法法系(大陸法系)和普通法系(英美法系)的異同
33.法與社會
法制史
1.重要事件列表
2.中國古代法律體系的演變
3.刑罰的演變
4.古代刑罰原則的演變
5.秦、唐刑罰的適用原則
6.中國古代法制主要法典的演變
7.重要法典
8.西周的婚姻原則
9.西周的“三刺”制度
10.西周的“五聽”制度
11.西周買賣契約的記憶
12.“八議”的內容
13.“準五服制罪”的制度在《晉律》和《北齊律》中相繼確立
14.漢代文帝、漢景帝刑制改革的內容
15.“三司推事”知識點的記憶
16.唐律中“十惡”的具體內容
17.《唐律》的“六殺”制度
18.《唐律》規(guī)定的“六贓”
19.唐宋和明清時期的司法機關的變革
20.凌遲刑知識點的記憶
21.宋代的絕戶財產繼承制度
22.宋代設立審刑院后的審判程序
23.宋代在州、縣之上,設立提點刑獄司
作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機構
24.清代的例的種類和內容
25.明清會審制度
26.會審公廨制度
27.清末司法體制的變化
28.近代憲法的演變
29.南京國民政府《中華民國憲法》內容的主要特點
30.外國法制史的幾個“第一”
31.羅馬法的淵源與分類
32.羅馬法復興過程知識點的記憶
33.美國法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34.德國封建時代兩部重要法典
35.國外重要法典
36.美國規(guī)定了”緩刑“制度,德國規(guī)定了“法人”制度
37.重要名詞列表記憶
憲法
1.《憲法》的修改程序
2.憲法典的結構
3.憲法的效力
4.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都有權決定的人員
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人員
6.只能由全國人大決定的人員
7.全國人大的罷免權
8.《憲法》的四次修正
9.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名額
10.暫時停止執(zhí)行代表職務和終止代表資格的情形
11.各級人大常委會質詢案的提出
12.地方派出機關的批準設立機關和設立機關
13.特定問題的調查委員會
14.專門委員會(常設性委員會)
15.不設秘書長的機關
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權利
17.我國實行個人負責制的機關
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預備會議的會議事項
19.代表人身權的特別保護
20.有權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案的組織
21.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法律的一般程序(“三讀”、“二讀”、“一讀”)
22.法律案暫不交付表決的制度
23.法律案終止審議的兩種情形
24.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解釋法律的情形
25.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項
26.授權制定行政法規(guī)的除外情況
……
卷Ⅱ
卷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