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概論
0.1 宋代營造技術研究
0.1.1 營造
0.1.2 研究意義
0.1.3 研究方法
0.2 宋代營造功限、料例研究
0.2.1 研究概況
0.2.2 研究成果
0.2.3 研究方法
0.2.4 研究意義
0.3 本書主要內容
0.3.1 營造機構、營造團隊及工程管理
0.3.2 營造過程及營造技術
0.3.3 工、料與功限、料例
1 宋代營造機構
1.1 三司修造案階段
1.1.1 三司修造案
1.1.2 提點修造司
1.1.3 都大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司
1.2 將作監(jiān)階段
1.2.1 將作監(jiān)的職掌
1.2.2 將作監(jiān)的地位
1.3 地方政府修內司階段
1.3.1 將作監(jiān)營造職能的衰落
3.2 地方政府及修內司營造體制的確立
1.4 宋代營造機構的構成
1.4.1 修內司
1.4.2 東西八作司
1.4.3 “辨材儲積”諸部門
1.5 本章小結
2 宋代營造的工和料
2.1 工
2.1.1 工匠
2.1.2 役夫
2.1.3 身份和地位
2.2 料
2.2.1 木材
2.2.2 竹材
2.2.3 石材
2.2.4 磚
2.2.5 瓦
2.3 木材來源
2.3.1 采斫
2.3.2 市木
2.3.3 抽稅
2.3.4 科率
2.3.5 退材
2.4 本章小結
3 宋代營造工程管理
3.1 營造團隊及其運作
3.1.1 成分
3.1.2 結構
3.1.3 運作
3.2 工程管理目標
3.2.1 質量
3.2.2 進度
3.2.3 工料
3.3 工程管理制度
3.3.1 質量責任
3.3.2 進度控制
3.3.3 功料關防
3.4 本章小結
4 宋代營造工序
4.1 建筑設計
4.1.1 建筑設計概況
4.1.z建筑設計的主體
4.1.3 建筑設計法:比類與創(chuàng)造
4.1.4 建筑設計內容;對建筑基本問題的解決
4.1.5 建筑用圖
4.2 備工備料
4.2.1 備工
4.2.2 備料
4.3 基礎營造
4.3.1 放線
4.3.2 開基
4.3.3 筑基
4.4 階基營造
4.4.1 階基類別和尺度
4.4.2 石件尺度和造作
4.4.3 階基砌筑
4.5 木構架營造
4.5.1 營造設計
4.5.2 杖桿法
4.5.3 造作
附:宋代木構榫卯及榫結
4.5.4 安卓
4.6 屋面營造
4.6.1 補襯
4.6.2 結瓦
4.6.3 壘屋脊及鷗尾、獸頭等安卓
4.7 墻體、墻面營造
4.7.1 筑墻、壘墻
4.7.2 墻面泥涂
4.8 地面營造
4.9 本章小結
5 宋代營造技術
5.1 測量
5.1.1 定向
5.1.2 定平
5.2 起重運輸
5.2.1 起重
5.2.2 運輸
5.3 搭材
5.3.1 搭材匠
5.3.2 文獻中的腳手架
5.3.3 腳手架構成分析
5.4 工程數(shù)學
5.4.1 古代工程數(shù)學的特征
5.4.2 建筑營造與工程數(shù)學
5.5 本章小結
6 宋代功限、料例
6.1 功限、料例釋義
6.1.1 性質和源流
6.1.2 《營造法式》(功限、料例)的編撰背景
6.1.3 編撰過程及方法
6.2 功限、料例的形式構成
6.2.1 形式構成主要方法
6.2.2 增減法的類型和數(shù)量關系
6.2.3 形式構成與諸作等第
6.2.4 形式構成的發(fā)展
6.3 大木作功限
6.3.1 篇章結構和形式
6.3.2 大木作功限與造作技術
6.3.3 兩個問題
附:直梁的廣厚
6.4 大木作料例
6.4.1 大本作料例內容
6.4.2 大木作料例與木材生產
6.4.3 大木作料例與建筑尺度
6.5 本章小結
附錄A 北宋建筑營造史料
附錄B 南宋建筑營造史料
索引
圖表目錄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宋代官式建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