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現實問題的根源
一、現實中的"我
二、歸罪于外的意識陷阱
三、如何看待意識現象
四、發(fā)展背后的那些事
五、為什么幸福感變少?
六、道德何以淪喪?
七、目標的價值缺乏
第二章 意識結構
一、人的發(fā)展意味著什么?
二、馬斯洛悖論
三、認知自我的缺失
四、人的基本問題——我是誰?
五、人的進化本質——意識的進化
六、意識的局限
七、意識結構與意識模式的進化
八、意識力量的本質——自由的力量
九、意識自由與人的道德根源——本我
十、道德社會何以成為可能?
十一、成長的自主性
十二、創(chuàng)造力與人文的同源性
十三、欲望與道德是對立的嗎?
十四、l%的意識覺醒
十五、價值觀的來源
十六、價值觀與幸福感的內在統(tǒng)一性
十七、人與動物生存的不同
第三章 意識的主體性
一、意識進化的主體性
二、人的成長與市場經濟
三、社會發(fā)展的人格分類
四、主體發(fā)展的自然性
五、主體人之間的關愛
六、公民社會的主體性
七、非主體性社會秩序的迷失
八、社會性災難的根源
九、主體社會的思想展現與知識創(chuàng)造
十、權利的確認與人的覺醒
十一、主體社會形成的規(guī)律
十二、主體基礎上的合作
十三、主體性社會形成的障礙
第四章 人與人之間是競爭關系還是合作關系?
一、權力欲望的潛意識根源
二、同一意識模式下的意識紛爭
三、意識沖突的根源
四、意識戰(zhàn)場上的個人智力發(fā)展
五、意識沖突的特性
六、意識的內在沖突與外在和諧
七、意識的系統(tǒng)性進化
八、群體智慧的缺失
九、人的獨立與意識覺醒
十、成長的表現——獨立性的實現
十一、人的獨立性與相互協作
十二、人的獨立性是導致社會混亂的根源嗎?
第五章 文化的意識模式特征
一、文化的意識本質
二、人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是文化的主人
三、非主體性下的文化發(fā)展
四、關于生存的文化
五、文化意識模式的局限與變革
六、文化繁榮的偶然性
七、中國文化意識特征分析
八、文化迷信的意識根源
九、文化的包容性與選擇性
十、文化的力量就是意識自由的力量
十一、人是文化的核心
十二、文化的延續(xù)
第六章 生存共同體的意識特征
一、生存共同體的意識沖突
二、人的獨立與意識融合的統(tǒng)
三、意識創(chuàng)造的作用原理
四、關于創(chuàng)造力的兩個誤區(qū)
五、獲取型意識模式下的合作本質
六、生存共同體的道德實質
七、大同社會的理想能夠實現嗎?
第七章 意識進化的高級階段——群體意識的進化
一、概念的形成機理與意識的群體性
二、作為群體如何思考?
三、人與人如何達成共識?
四、意識聯合的歷史借鑒
五、意識關系的飛躍——公司制與意識模式變革
六、這個世界會好嗎?
七、令人驚嘆的未來
八、從喬布斯身上看到了什么?
九、科技意識聯合體
十、"超級大腦
第八章 意識互聯的科學——議事規(guī)則及管理學的發(fā)展
一、議事規(guī)則的重要性
二、管理學的飛躍
三、不完美但持續(xù)的改進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