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工業(yè)技術(shù)一般工業(yè)技術(shù)阻燃理論

阻燃理論

阻燃理論

定 價:¥75.00

作 者: 李建軍 等編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工業(yè)技術(shù) 一般工業(yè)技術(shù)

ISBN: 9787030364067 出版時間: 2013-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大16開 頁數(shù): 22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阻燃理論是阻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和難點,近年來正快 速發(fā)展和深化,但目前遠未成熟?!蹲枞祭碚摗肥亲髡撸ɡ罱ㄜ?、歐育 湘)結(jié)合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根據(jù)十余年來作者發(fā)表的及國內(nèi)外有代表性論著 中的阻燃機理部分編著而成。全書共8章,第1章為高聚物燃燒的基本理論, 第2~6章分別論述了鹵系、磷系、膨脹系、其他系(主要是無機系)及高聚物 納米復合材料的阻燃機理,第7章為抑煙機理,第8章匯總了14種測定高聚物 性能的技術(shù)手段,且與阻燃實例相結(jié)合。全書反映了近年國內(nèi)外阻燃理論方 面的進展及概貌。《阻燃理論》可供大專院校高聚物阻燃相關(guān)專業(yè)的師生及科研、生 產(chǎn)單位的研發(fā)人員使用。

作者簡介

暫缺《阻燃理論》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高聚物的燃燒
1.1 熱分解
1.1.1 概述
1.1.2 熱分解溫度及熱分解速率
1.1.3 熱分解模式
1.1.4 熱分解的復雜性
1.1.5 熱分解模型
1.1.6 熱分解產(chǎn)物
1.2 點燃
1.2.1 點燃條件
1.2.2 引燃及自燃
1.2.3 引燃性
1.2.4 影響引燃性的因素
1.2.5 引燃模型
1.3 燃燒傳播及燃燒發(fā)展
1.3.1 概述
1.3.2 燃燒傳播方向
1.3.3 燃燒傳播的熱量轉(zhuǎn)換模型
1.3.4 影響燃燒傳播的因素
1.3.5 材料的燃燒傳播系數(shù)
1.3.6 燃燒傳播模型
1.4 充分及穩(wěn)定燃燒
1.4.1 概述
1.4.2 燃燒要點
1.4.3 陰燃
1.4.4 閃燃
1.4.5 燃燒模型
1.5 燃燒衰減
1.6 燃燒時的生煙性
1.7 燃燒時生成的有毒產(chǎn)物
1.8 燃燒時生成的腐蝕性產(chǎn)物
1.9 阻燃模式
參考文獻
第2章 鹵系阻燃劑的阻燃機理
2.1 單一鹵系阻燃劑的阻燃機理
2.1.1 氣相阻燃機理
2.1.2 氣相阻燃機理的發(fā)展
2.1.3 凝聚相阻燃機理
2.2 鹵/銻協(xié)效系統(tǒng)阻燃機理
2.2.1 概述
2.2.2 X/Sb協(xié)同系統(tǒng)氣相阻燃的化學機理
2.2.3 X/M協(xié)同系統(tǒng)的凝聚相阻燃機理
2.3 鹵/銻系統(tǒng)中適宜的Sb/X
2.3.1 氧指數(shù)與Sb/X的關(guān)系
2.3.2 引燃時間與Sb/X的關(guān)系
2.3.3 釋熱速率與溴阻燃劑化學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系
2.4 鹵系阻燃劑與納米復合材料的協(xié)同
2.4.1 與PP納米復合材料的協(xié)同
2.4.2 與ABS納米復合材料的協(xié)同
2.4.3 與PBT納米復合材料的協(xié)同
2.4.4 納米復合材料與鹵系阻燃劑復配的反應機理
參考文獻
第3章 有機磷系阻燃劑的阻燃機理
3.1 凝聚相阻燃模式
3.1.1 成炭作用模式
3.1.2 涂層作用模式
3.1.3 凝聚相抑制自由基作用模式
3.1.4 基于填料表面效應的凝聚相作用模式
3.2 氣相阻燃模式
3.2.1 化學作用模式
3.2.2 物理作用模式
3.3 影響磷阻燃劑效率的高聚物結(jié)構(gòu)參數(shù)
3.4 磷阻燃劑與其他阻燃劑的相互作用
3.4.1 磷一氮協(xié)同
3.4.2 磷一鹵協(xié)同
3.4.3 磷系阻燃系統(tǒng)與無機填料問的相互作用
3.4.4 磷阻燃劑間的相互作用
3.5 芳香族磷酸酯阻燃PC/ABS的機理
3.5.1 PC的熱分解機理
3.5.2 阻燃PC/ABS的機理
參考文獻
第4章 膨脹型阻燃劑的阻燃機理
4.1 IFR的組成
4.1.1 IFR的三組分
4.1.2 IFR三組分應滿足的條件
4.1.3 典型的IFR
4.1 I 4單體IFR
4.1.5 IFR中三源的比例
4.1.6 無機IFR
4.2 IFR組分的熱分解
4.2.1 APP的熱分解
4.2.2 APP/PER的熱分解
4.2.3 季戊四醇二磷酸酯的熱分解
4.2.4 IFR多組分間及其與高聚物的反應
4.3 IFR的膨脹成炭
4.3.1 成炭過程及化學反應
4.3.2 PEDP的成炭化學反應
4.3.3 炭層組成及性能
4.3.4 炭化時物料的動力學黏度
4.3.5 IFR的HRR曲線及TGA曲線(成炭量)
4.3.6 炭層結(jié)構(gòu)
4.3.7 炭層的阻燃作用
4.4 IFR的協(xié)效劑
4.4.1 概述
4.4.2 分子篩
4.4.3 納米填料
4.5 IFR的改進
4.5.1 高聚物成炭劑
4.5.2 納米填料作為IFR組分
4.5.3 IFR的微膠曩化
4.6 膨脹阻燃機理的深化
參考文獻
第5章 其他阻燃劑的阻燃機理
5.1 金屬氫氧化物的阻燃機理
5.2 填料的阻燃機理
5.3 硼酸鹽的阻燃機理
5.4 紅磷的阻燃機理
5.5 聚硅氧烷的阻燃機理
5.5.1 硅化合物阻燃PC的特點
5.5.2 硅化合物阻燃PC的機理
5.6 含硫化合物阻燃PC的機理
5.7 氮化合物的阻燃機理
5.8 無機阻燃劑的表面性質(zhì)及表面狀況對阻燃效率的影響
5.8.1 表面性質(zhì)
5.8.2 表面狀況對阻燃效率的影響
5.9 添加劑在聚合物中的溶解性及遷移性
5.9.1 溶解性
5.9.2 擴散遷移
5.9.3 添加劑的損失
參考文獻
第6章 聚合物/無機物納米復合材料的阻燃機理
6.1 導言
6.2 聚合物/蒙脫土(層狀硅酸鹽)納米復合材料的阻燃機理
6.2.1 PMN的成炭性及炭層結(jié)構(gòu)
6.2.2 基于化學反應的成炭機理
6.2.3 PMN中:MMT的遷移富集機理
6.2.4 MMT改性用季銨鹽的影響
6.3 PP/MMT納米復合材料的成炭性
6.4 PS/MMT納米復合材料的成炭性
6.5 PU/MMT納米復合材料的熱穩(wěn)定性及阻燃性
6.5.1 熱穩(wěn)定性
6.5.2 阻燃性
6.6 聚合物/碳納米管納米復合材料
6.6.1 碳納米管及其特點
6.6.2 聚合物/MwCNT納米復合材料的熱穩(wěn)定性
6.6.3 聚合物/MwcNT納米復合材料的阻燃性
6.6.4 聚合物/MWCNT納米復合材料的成炭性及炭層結(jié)構(gòu)
6.7 聚合物/層狀雙羥基化合物納米復合材料
6.7.1 1DH的特征
6.7.2 EP/1DH的熱分解
6.7.3 EP/1DH的阻燃性
參考文獻
第7章 抑煙機理
7.1 高聚物分子結(jié)構(gòu)與成煙性的關(guān)系
7.2 鉬化合物的抑煙機理
7.3 鐵化合物的抑煙機理
7.4 還原偶聯(lián)抑煙機理
7.5 鎂一鋅復合物的抑煙機理
7.6 其他抑煙劑的抑煙機理
參考文獻
第8章 研究阻燃機理的技術(shù)手段
8.1 錐形量熱法
8.1.1 原理及可測定參數(shù)
8.1.2 操作
8.1.3 特點
8.2 輻射氣化裝置
8.3 激光裂解裝置
8.4 差熱分析及差示掃描量熱法
8.4.1 基本原理
8.4.2 操作
8.4.3 應用
8.5 熱重分析
8.6 動態(tài)熱力學分析
8.7 電子顯微鏡法
8.7.1 透射電鏡
8.7.2 掃描電鏡
8.7.3 在高聚物研究中的應用
8.8 大角X射線衍射法
8.8.1 原理及設(shè)各構(gòu)造
8.8.2 在阻燃機理研究中的作用
8.9 X射線光電子能譜
8.9.1 一般原理及設(shè)備構(gòu)造
8.9.2 在阻燃機理研究中的應用
8.10 紅外光譜及激光拉曼光譜
8.10.1 紅外光譜
8.10.2 激光拉曼光譜
8.11 核磁共振光譜
8.11.1 核磁共振儀
8.11.2 質(zhì)子核磁譜
8.11.3 碳-13核磁譜
8.11.4 測定核磁圖譜的操作
8.11.5 固體核磁
8.12 質(zhì)譜
8.13 色譜
8.13.1 原理
8.13.2 薄層色譜
8.13.3 高效液相色譜
8.13.4 普通氣相色譜
8.13.5 其他氣相色譜
8.13.6 凝膠滲透色譜
8.14 測定炭層膨脹度及炭層強度的方法
8.14.1 膨脹度
8.14.2 強度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常見高聚物的中英文名稱及縮寫
附錄二 與阻燃及防火有關(guān)的重要名詞(中英文)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