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政治政治理論英國的新馬克思主義

英國的新馬克思主義

英國的新馬克思主義

定 價:¥88.00

作 者: 喬瑞金 等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馬克思主義理論 政治/軍事

ISBN: 9787010113838 出版時間: 2013-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64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英國新馬克思主義是指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旨在把馬克思主義英國化的一種學術思潮和傾向,其研究領域涉及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文化學、地理學和生態(tài)學等,因它們都有共同的理論基石——馬克思主義,并始終遵循著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和方法,故稱為“英國新馬克思主義”。《英國的新馬克思主義》由喬瑞金等所著,《英國的新馬克思主義》以人物研究為突破口,選取了英國新馬克思主義的十個典型代表人物,對其學術思想特征作了深入挖掘和剖析,以期形成較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主要從回歸經(jīng)典本源、創(chuàng)新思維范式、聚焦現(xiàn)代主義危機、倡導新文化生存方式、重塑理想世界等方面進行了獨到闡釋,為深入理解英國新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內(nèi)涵奠定了基礎,是學習、研究英國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資料。同時,本書是一部集學術性、理論性和可讀性為一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力求突出英國新馬克思主義的本土化和地域化特色,彰顯出英國新馬克思主義與經(jīng)典馬克思主義、歐陸馬克思主義和蘇聯(lián)馬克思主義之間的多種內(nèi)在關聯(lián)。這對于拓展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豐富和發(fā)展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暫缺《英國的新馬克思主義》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湯普森:回歸人道主義
 第一節(jié) 經(jīng)驗主義的理論基礎
  一、標示特殊性的“民族主義”
  二、歷史哲學的經(jīng)驗特征
 第二節(jié) 歷史主義的思維方法
  一、歷史主義方法論對階級的分析
  二、歷史主義思維方式及其特征
 第三節(jié) 人道主義的理論立場
  一、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歷史觀
  二、工人階級的社會自覺
  三、生產(chǎn)關系的核心地位
 第四節(jié) 主體能動性的理論內(nèi)核
  一、階級意識
  二、沒有階級的階級斗爭
  三、歷史的推動力
  四、意識形態(tài)的相對獨立性
第二章 霍布斯鮑姆:追尋總體性的全球視野
 第一節(jié) 全球視野的政治理念
  一、唯物史觀的史學基礎
  二、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政治觀
  三、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歷程
  四、革命、階級斗爭和政黨組織
  五、國際化的策略、戰(zhàn)術及全球化問題
  六、作為政治力量的社會主義
 第二節(jié) “進步”的社會發(fā)展觀
  一、歷史整體觀
  二、“從下往上看”的底層歷史觀
  三、從歐洲中心主義情結轉向全球視野
  四、古代一現(xiàn)代一后現(xiàn)代的意識形態(tài)
  五、基于現(xiàn)實的烏托邦計劃
第三章 威廉斯:走向共同文化的理想社會
 第一節(jié) 整體主義的文化視角
  一、文化研究的理論基石
  二、對精英主義文化的祛魅
  三、感覺結構的哲學意義
 第二節(jié) 文化唯物主義的哲學論斷
  一、作為“研究范式”的文化唯物主義
  二、文化領導權問題
 第三節(jié) 技術解釋學的政治意識
  一、現(xiàn)代主義的文化場域
  二、“意向介入式”的研究路徑
  三、“電視流”的意義與價值
  四、文化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實踐
 第四節(jié) 展現(xiàn)生命本真的共同文化
  一、真正社會民主實現(xiàn)的保證
  二、“與鄰為善”的構建原則
  三、現(xiàn)代民主的最大障礙
  四、共同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
  五、共同文化的實現(xiàn)途徑
第四章 伊格爾頓:培育社會主義“新人”的文化政治批判
 第一節(jié) 變革政治制度的社會批判與文化批判
  一、文化的要義在于社會批判
  二、批判的功能在于政治實踐
  三、作為方法的文化政治批評
 第二節(jié) 指向人的解放的意識形態(tài)
  一、意識形態(tài)的多重意蘊
  二、建構嶄新的意識形態(tài)理論
 第三節(jié) 社會主義“新人”培育的美學法則
  一、“政治批評”視角下的后現(xiàn)代主義反思
  二、走出幻象之境
第五章 安德森:守護經(jīng)典社會主義
 第一節(jié) 經(jīng)典社會主義的哲學態(tài)度
  一、對經(jīng)典馬克思主義的辯護
  二、與英國馬克思主義的對話
  三、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相遇
  四、與新社會運動實踐的交融
 第二節(jié) 結構主義的存在哲學
  一、社會型構的整體主義
  二、社會存在的拓撲空間
 第三節(jié) 理性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
  一、對英國工人階級的經(jīng)驗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批判
  二、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批判的武器”的批判
  三、安德森“武器的批判”
 第四節(jié) 社會主義革命的政治學
  一、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祛魅
  二、反資本主義的多元潛能
  三、革命的烏有之鄉(xiāng)
第六章 柯亨:倡導公平可致的技術與社會批判
 第一節(jié) 分析哲學的技術批判立場
  一、技術批判的歷史維度
  二、技術批判的方法維度
  三、技術批判的價值維度
 第二節(jié) 本質(zhì)主義的技術實踐觀
  一、技術本質(zhì)的語義分析
  二、技術功能的首要性
  三、“技術決定論”辯護
  四、社會批判的技術范式
 第三節(jié) 平等主義的技術價值論
  一、技術本質(zhì)的解蔽與回歸
  二、技術發(fā)展的平等困境
  三、對社會不平等的批判
 第四節(jié) 公平、自由的社會主義理想
  一、平等主義理想的可致性
  二、從自由“主義”到平等的自由
第七章 吉登斯:創(chuàng)建自我認同的生活政治社會
 第一節(jié) 民主主義的社會批判
  一、現(xiàn)代性的內(nèi)涵及其特征
  二、現(xiàn)代性的多維制度分析
  三、現(xiàn)代性的動力機制
  四、現(xiàn)代性的國家權力
  五、現(xiàn)代性與后現(xiàn)代性
 第二節(jié) 極權主義的現(xiàn)代政治
  一、工業(yè)主義與軍事化的結合
  二、行政力量的全面擴張
  三、監(jiān)控的集中化
  四、極權主義的政治后果
  五、社會運動的興起
 第三節(jié) 商品化的資本主義本性
  一、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基點
  二、資本主義勞動的必然特征
  三、資本主義社會權力關系的本質(zhì)
 第四節(jié) 自我認同的社會哲學
  一、自我認同的基本特征
  二、自我認同與現(xiàn)代性
  三、自我認同的反思性超越與解放的政治
第八章 科琴:聚焦實踐的哲學
 第一節(jié) 辯證的實踐哲學
  一、馬克思的哲學構造
  二、馬克思思想的核心
  三、對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質(zhì)疑
 第二節(jié) 展現(xiàn)社會秩序本質(zhì)的人類實踐
  一、規(guī)律與歷史決定論
  二、“世代”的歷史概念
 第三節(jié) 科學主義的實踐觀
  一、作為科學家的馬克思
  二、《資本論》的主要經(jīng)濟假設
 第四節(jié) 人類解放的社會革命
  一、革命時期的革命觀
  二、未來共產(chǎn)主義的設想
第九章 佩珀:重塑主體的生態(tài)社會主義
 第一節(jié) 辯證的生態(tài)觀
  一、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
  二、歷史唯物主義對社會進程的解釋
 第二節(jié) 帝國主義的生態(tài)災難
  一、生態(tài)危機產(chǎn)生的原因
  二、生態(tài)帝國主義肆虐
  三、虛假意識控制了人類
 第三節(jié) 人類中心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理論意指
  一、技術中心主義摧毀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紐帶
  二、生態(tài)中心主義阻礙了人與自然的共同發(fā)展
  三、堅持人類中心主義
 第四節(jié) 生態(tài)主義的社會主義
  一、對極端綠色分子的批判
  二、推動馬克思主義對生態(tài)社會主義政治的建設
第十章 哈維:開啟歷史一地理唯物主義
 第一節(jié) 歷史一地理唯物主義的空間哲學
  一、新“空間”理念的崛起
  二、歷史一地理唯物主義的四重原則
  三、歷史一地理唯物主義的解釋學意蘊
 第二節(jié) 有機論的資本理論
  一、馬克思的資本積累理論
  二、對資本積累理論的改造
  三、資本與“空間修復”
 第三節(jié) 整體主義的社會批判
  一、后現(xiàn)代主義是另一種視角
  二、時空的社會性與整體性
  三、后現(xiàn)代主義社會批判的實質(zhì)
 第四節(jié) 烏托邦理想的政治訴求
  一、空間的政治性
  二、人類解放的政治學
  三、未來社會的烏托邦規(guī)劃
結束語
附錄:英國新馬克思主義主要代表人物著作成果年表
參考文獻
索 引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