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通史是歷史的骨架,那么人物就是這骨架上的血與肉。如果沒有這些鮮活的血肉之軀,沒有歷史人物對時代的悲與樂的體驗,沒有人物在歷史河流中的潛伏與騰越,歷史就失去了它應有的生命力和永恒的意義。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歷史人物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影響著歷史發(fā)展的進程。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時代英雄和思想巨擘。選擇晚清歷史人物作為課題,是因為晚清處于大變局時代,晚清人物在傳統(tǒng)與近代之間的徘徊與追求的過程中,改變著自己,也影響著時代。他們在迷惘與困頓中彷徨,在與時代斗爭的同時,也在盡力超越自己。整個轉型過程既顯示出他們剛毅的品性、執(zhí)著的勇氣、恒定的信念,又表現(xiàn)出他們的保守、迂腐和狹隘。當時世界發(fā)展進程對中國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它要求中國以閃電般的速度改變自己,以適應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求。拋開經濟、文化的進化層面,僅就政治體制而言,晚清70年就經歷了三次嘗試和變革,縱觀英、法、德、俄、日等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近代化的進程,這樣的政治改革速度史無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