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債務、貨幣與改革》的文章從內容分有三部分。貫穿第一部分的一條主線是債務和資產負債表分析,以作者回國后第一篇關于美國金融危機的文章開篇,以目前仍在深化的歐元區(qū)債務危機收尾。這些年發(fā)達國家的危機并不僅僅在金融、債務領域,對這一段歷史的反思有助于研判未來。第二部分是對儲備貨幣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思考。作者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內部目睹了近二十年國際金融組織重大決策的偏頗和治理結構的缺陷,深感推進改革的必要,對相關問題有感而發(fā),希望有的放矢。第三部分主要對中國經濟一些中長期問題進行探討,關注的重點是中國經濟與金融的長治久安,強調的是抓住機遇,改革與發(fā)展。在本職工作的范圍內,作者也曾組織、參與了一些行業(yè)調研?!秱鶆?、貨幣與改革》側重宏觀經濟與政策,因此沒有包括太多這方面的文章。每一部分的文章基本按寫作時間先后排序。這批論文討論的主要是與宏觀經濟政策有關的問題,而非純理論的探討。在方法論上也與作者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工作期間的工作論文有所區(qū)別。雖然沒有運用經濟計量,數(shù)理模型等手段,但仍然注重數(shù)據(jù),講求實證,力圖實事求是。當然理論上也并非毫無新意,在《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實質性進展》一文中提出的全球版“三元悖論”將傳統(tǒng)國際經濟學里的三元不可能理論從一國推廣至全球,為分析主要經濟體在國際金融領域里的博弈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