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中國現代學者,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之一。1910年赴美留學,1914年獲康奈爾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后,又去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師從實用主義哲學家J.杜威,深受其影響。1917年獲博士學位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曾參加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編輯部,提出白話文與文學革命。1917年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極大地沖擊了中國的傳統文學觀念。1932年創(chuàng)辦《獨立評論》。1938—1942年出任駐美國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赴美定居。1957年出任臺灣當局駐聯合國代表。1958年出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直至1962年去世。一生著述豐富,在學術界影響極大。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胡適文存》《戴東原的哲學》《白話文學史》《淮南王書》《中國古代思想小史》《說儒》《中國新文學運動小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