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孕育了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更是一條色彩斑斕的生命之河,在綿延6300千米,天然落差5300米的河流中棲息著眾多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物物種,堪稱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寶庫。滔滔長江從上海崇明島以東注入大海,形成環(huán)太平洋最大的河口。長江口受長江干流淡水徑流與海洋成水潮汐的交互影響,同時具有淡水、成淡水和海水三種特性。陸海物質交匯、成淡水混合、徑流和潮汐相互作用,產生各種復雜的物理、化學、生物和沉積過程,形成了長江口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多樣的生境,構成了復雜多變的水生動物棲息地、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游通道等。長江口是我國水生生物多樣性豐富、漁業(yè)特色顯著的區(qū)域,許多廣鹽性的水生生物種類在這里完成部分或全部生活史,還是西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候鳥“驛站”,水生動物資源極為豐富多樣。莊平、張濤、侯俊利、劉鑒毅、章龍珍等編著的《長江口獨特生境與水生動物》分為三篇,分別描述了江海交匯處的特殊生境,展現了多姿多彩的水生動物家園,表達了長江口需要關懷與呵護的愿望。《長江口獨特生境與水生動物》中二百余幅科學考察照片初次與讀者見面,圖文并茂,雅俗共賞。可作為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參考書,也可作為廣大民眾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