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以社會政策為視角分析我國刑事政策的書,一本探求社會政策與刑事政策關系的書,因此它是一本綜合了多種理論和多種判斷的書。政策分析的任務,就是提供在制定政策上所需要的知識;政策分析的基礎是人民或者說至少分析者相信政策的作用。那么,是什么因素影響了社會政策?社會政策對刑事犯罪又有哪些影響?從刑事政策角度看我國的社會政策是最佳的嗎?最好的社會一政策是什么?我國應當構建什么樣的刑事政策?首先,本書介紹了一些政策學的基本知識。國外的學者一般將政策定義為計劃、行動或過程,而這些均不符合我國語言理解習慣。為此,本書既把政策概括為“由包括政府在內的一定的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處理和解決某些事物、問題,所人為設定的行動方略”;同時也強調對政策亦應作動態(tài)的理解,否則僅停留在“行動方略”這一靜態(tài)結果層面上,就可能忽視政策從制定、實施直至評估的整個政策的運作過程。關于政策的分類,本書的觀點不同意有些學者將法制政策歸為政治政策的區(qū)分方法,而是認為應將法制政策與政治政策相區(qū)分。我國最終要建立法治國家,政治與法律的區(qū)分是建立法治國家的必要條件之一。本書將政策的外延界定為:國家基本政策、政治政策、法制政策、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